ID: 22519841

2.2运动的规律性课件(共3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日期:2025-04-0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56861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必修,政治,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2.2运动的规律性 探究世界的本质 自学探究 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 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人的认识是运动变化的 世界是运动变化的 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注意:不要把哲学上讲的运动不等同于日常生活所说的运动,运动不仅仅是指物体位置的移动。它是一个高度概括与抽象的概念,只要事物有变化,有过程,就是运动。 一、规律是客观的 2.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注意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刻舟求剑 反对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补充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人一次也两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运动的特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旧教材】 正确的,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错误的,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 仁者心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机械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宏观物体 原子、离子 生命有机体 生产方式 具体的运动类型 承担者、载体 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含义 总结一:运动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离(区分物质与意识)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 唯心主义 (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一、规律是客观的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 固有的 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 守株待兔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 水往低处流、苹果落地 万有引力定律 √ √ 油价调整 价值规律 √ ———不是主观臆造或是上帝创造 ———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 ———是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 ———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2、规律的概念及解读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①客观性 ②普遍性 规律的特点 1.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规律是否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一、规律是客观的 →方法论: 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特别提醒: 在规律上不能用的词语: 发明规律 消灭规律 创造规律 改变规律 在规律上能用的词语: 发现规律 尊重规律 认识规律 利用规律 规律的有关知识: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含义) (2)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特点) (3)(方法论) ①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背诵1 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2 1 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反映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关键词:目的、动机、目标、行动步骤等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同于动物无目的本能活动)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2)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 【点拨】侧重于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