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19999

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学案 (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5-04-0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9次 大小:256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2025,必修,选择性,政治,高中,统编
  • cover
1.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学案 【预习新知】 知识点一 思维的含义 1.思维的意义:由于有 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 2.体悟思维:只要我们在“想”、在“ ”,就能切身体会到我们在思维。 3.思维的内涵 (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 同义,狭义的思维与 同义。 (2)“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 ,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4.思维的方式 (1)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 、创新思维、 、底线思维等。 (2)意义: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 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全面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区别 内容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形式 感性认识以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事物,包括感觉、知觉、表象 理性认识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三种形式 阶段 认识的初级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 特点 直接性和形象性 间接性和抽象性 联系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坚持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指导人们按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世界 知识点一 思维的含义 1.思维 2.考虑 3.意识 理性认识 高级阶段 4.辩证思维 法治思维 指导性 知识点二 思维的特征 1.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 、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 ,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2.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 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 。 3.思维具有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 ,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 。 4.思维与实践的关系: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 ,又 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 的目的。 知识点一 思维的特征 1.感性材料 本质和规律 2.内在 共同本质 3.感性材料 认识 4.发展 反作用 预期 【巩固训练】 1.“如果有胡子就算知识渊博,那么山羊也能讲课了”说明( ) ①思维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 ②人们可以直接感知所有事物 ③只看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④如果感性材料虚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失误,就容易导致认识的失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选自《孔乙己》)若把孔乙己手上的泥抽走:孔乙己用手走来。若把走来的工具手抽走:孔乙己走来了。若把孔乙己这个皮囊抽走:物质从A运动到B。若把运动方向抽走:物质是运动的。由某种具体的运动到运动的共性,这种思维( ) ①揭示了事物某方面的本质和规律 ②在表达方式上具有情感性 ③具有能动性和运行方式的推导性 ④基本单元具有间接性、形象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民间谚语是人们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经验,并用一种简单生动的语言方式在民间传播,让我们后人能够从中获得智慧,受到启发。民间谚语的产生体现了思维具有( ) ①直觉性 ②概括性 ③确定性 ④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这一论断表明思维具有( ) ①概括性,能舍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