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0224

6.3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课后训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含解析)

日期:2025-04-02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1837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一,必修,2019,人教,生物,学期
  • cover
第6章 3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基础达标] 题组一 种群、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计算 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下列符合种群概念的是(  ) A.某一池塘里的全部鱼 B.同一区域内的东北虎 C.一片草原上的所有青草 D.森林中的全部蛇 2.(2024·河南南阳期末)科研人员在高压、终年无光的深海中发现了一种超深渊狮子鱼,此狮子鱼与栖息于海岸岩礁的狮子鱼相比,色素、视觉相关基因大量丢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超深渊狮子鱼的这些变化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栖息于海岸岩礁的狮子鱼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C.超深渊狮子鱼个体间在争夺食物和栖息空间的过程中发生了协同进化 D.超深渊狮子鱼产生的眼睛退化突变因适应环境而被保留下来 3.(2024·山西临汾期末)研究发现,人喜食或厌食榴莲是由基因D/d决定的,基因型为dd的人群对榴莲所散发出来的挥发性物质厌恶,调查显示,某地区人群中d基因的频率为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喜食榴莲性状是榴莲定向诱导产生的 B.该地区的人群中D基因的频率为70% C.人群中全部的D基因和d基因不能构成基因库 D.若d基因的频率变为60%,则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 4.调查某校学生中关于某种性状的各种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则该校学生中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比例/% 42.32 7.36 0.32 46 4 A.6%、8% B.8%、92% C.78%、92% D.92%、8% 题组二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5.下列关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往往是不同的 C.基因突变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6.(2024·河南南阳期末)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但仍有一类害虫(基因型为aa)严重危害水稻的产量,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对其防治一段时间后,其抗药性快速增强。研究发现,其抗药性的增强与常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a1、a2有关。对某地中该害虫的基因型及频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基因型 aa aa1 aa2 a1a1 a1a2 a2a2 频率/% 20 18 24 1 15 22 A.此种群中所有个体的与抗性相关的所有基因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B.a与a1、a2互为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C.该种群中a1、a2基因频率分别为21.9%和51.9% D.若继续使用有机磷杀虫剂防治该害虫,则推测突变基因a1、a2的频率会继续升高 题组三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7.(2024·四川成都期末)分布在某山谷中的鼠类种群X。由于地质和气候的变化被一条大河分割,逐渐演变为现今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X内部个体间部分性状的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B.新物种的形成一定发生了进化,但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C.物种1和物种2的形成过程说明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不同的生存环境使种群1和种群2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 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 [能力提升] 9.(2024·海南期末)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接种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放置含多种抗生素的圆形滤纸片,如图所示。每次挑取可能具有抗药性的菌落重复培养几代,记录每一代培养物抑菌圈的大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无抗生素 青霉素 阿奇霉素 四环素 抑菌圈半径平 均值/cm 第一代 0 0.19 0.95 1.31 第二代 0 0 0.74 0.7 A.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