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0654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3-31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31757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十,七年级,人教,地理,学年,2024-2025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3分,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1.南极地区被称为“冰雪高原”,北极地区被称为“风库”。(   ) 2.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   ) 3.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固体淡水资源等。(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读南极地区图,回答第4—7题。 4.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 A.中山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长城站 5.每年1—2月是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段,因为此时南极(   ) A.正值暖季 B.出现极夜 C.降水丰沛 D.风平浪静 6.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可以开展的科学考察工作是(   ) A.监测海洋水质,进行远洋捕捞 B.开发矿产资源,缓解能源危机 C.钻取深层冰芯,分析气候变化 D.利用独特环境,发展极地旅游 7.科学考察队员在南极地区可能遇到的危险有(   ) ①积雪覆盖着冰隙,随时有可能吞没队员 ②酷冷的天气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 ③整个南极地区碰不到其他人,无法寻求救援 ④随时都会遇到白熊的袭击 ⑤暴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③④ 北极点附近常年覆盖着坚厚冰层,考察船无法直接到达北极点,因此需要换乘直升机才能抵达。据此回答第8—10题。 8.北极点附近常年覆盖着坚厚冰层的原因是(   ) A.海拔高、缺氧 B.纬度高、严寒 C.淡水资源丰富 D.年降雨量丰富 9.下列有关我国积极参与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目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了解北极地区环境变化对全球的影响 ②研究企鹅、海豹的生活习性 ③获得参与北极地区事务的权利 ④创建科研平台,解开众多科学谜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科学考察队员们应该将考察过程中产生的垃圾(   ) A.带回站内处理 B.就地掩埋 C.丢弃在野外 D.焚烧处理 11.近年来,极地旅游受到众多游客的追捧。在南极洲开发旅游,可行的项目有(  ) ①近距离观察企鹅的生活习性 ②参观因纽特人的民居 ③亲身体验“午夜太阳” ④参观中国科学考察站———黄河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世界最大冰山(代号为A23a)在南极洲威德尔海海底“搁浅”三十多年后,正加速融化并漂离南极海域。据此回答第12、13题。 12.从全球背景看,A23a冰山加速漂离南极海域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科学考察增多 C.南极风力强劲 D.南极海域扩大 13.试推测不能减缓A23a冰山漂移速度的措施是(   ) A.绿色低碳出行 B.发展极地旅游 C.开发清洁能源 D.植树种草 三、非选择题(共16分) 14.(16分)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站拥有海洋实验室,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观测与研究的大洋是__ __。秦岭站位于南极点的__ _方向。(2分) (2)“绿色考察”理念贯穿于秦岭站的设计和施工全过程,其中新能源的使用占比超过60%。在南极地区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新能源有_ __、_ __。(2分) (3)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这样设计的理由是什么?(2分) (4)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更低,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试分析原因。(6分) (5)近年来,极地地区出现异常高温天气的频率增加,产生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__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__。极地极端高温如果持续,可能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什么?请写出两条保护极地环境的建议。(4分)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3分,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1.南极地区被称为“冰雪高原”,北极地区被称为“风库”。( F ) 2.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 T )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