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课时 目录 CONTENTS 1 服务业概述 2 生产性服务业 3 生活性服务业 【素养目标】 考点展示 核心素养定位 考查方向 1.服务业区位因素。 2.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人地协调观:结合实际服务业布局的案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特点及区位因素的变化,理解服务业要与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 综合思维:通过案例,能够分析不同因素对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服务业条件差异及其对服务业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地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指出其布局的合理性和不足,并设计改进的措施。 1.以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主要的服务业类型、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区位因素变化的表现。2.结合某地的实际案例,考查某地服务业布局的特点,并对其布局做出评价。 0 3 生活性服务业 商业服务业的概念及特点 1 概念:以商品流通及相关服务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产品的行业,包括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服务行业。 影响因素: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大部分商业性服务业主要受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法规、集聚、科技、文化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三、生活性服务业———以商业服务业为例 1 服务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服务业布局和发展的前提,为服务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空间场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自然因素对服务业的制约在不断削弱。早期的服务业,以零售业为主,受自然因素影响明显,其中地形、气候影响最明显。 1.自然因素 因素 影响 地形 山区人口密度小,商业网点规模小而分散;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商业网点规模大 气候 影响居民商品消费需求。例如,北方冬季寒冷,对御寒保暖商品的需求量大 2.社会因素—市场因素 零售、批发、餐饮、住宿,这些服务业必须考虑市场因素。在市场因素中,人口规模尤为重要。例如,在城市中,小型的便利店、理发店、洗衣店等,营利所需的顾客数量较少,一般分散在居住区,主要服务附近的居民;大型、高档的百货商店、购物中心,人们光顾的频次少,营利所需的顾客数量较多,需要选择在服务范围较广的城区中心。 此外,人口平均消费水平、居民消费偏好等也是商业性服务业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市场因素。 商业性服务业进行区位选择时也要考虑交通因素。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客流量大,可以扩大消费市场,同时也便于商品运输。例如,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一些城市中的大型商场多分布在市区十字路口或是主要干道旁边。交通运输的发展使服务业布局更灵活,交通通达度高的地区,人流量大,有利于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业的集聚。 2.社会因素—交通因素 商业性服务业进行区位选择时还要考虑劳动力因素。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要求不一样。 例如,零售、餐饮、住宿等劳动密 集型行业,主要考虑劳动力成本。 2.社会因素—劳动力因素 政策是政府调控服务业的手段,政府财政支持、税收和土地优恵等政策因素,对服务业有明显吸引作用。同时,合理的政府监管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也有利于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2.社会因素—政策 2.人文因素 市场 ①看人口规模。投资少、成本低、盈利所需顾客少→布局在居住区;投资大、成本高、盈利所需顾客多→布局在城区中心。②看人口平均消费水平。消费水平低,多靠近居住区;消费水平高,多靠近城区中心。③看居民消费偏好。服务业多选择在符合其消费偏好的区域 交通 交通运输便利→客流量大→扩大消费市场,便于商品物资的集散→促进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有利于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和零售业的集聚 劳动力 劳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