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 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 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学习重点:现代移民社会的形成及多元文化特征。 学习难点:各类移民社会有不同的多元文化和文化认同问题。 一、现代社会的移民 01 表现跨国公司雇员在全球流动特点的漫画 本课导言: 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在世界各地雇用劳动力,赚取巨额利润。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p43 (一)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材料1: ———《历史地图册 文化交流与传播》p37 材料2:经济全球化为具有技术专长的人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技术移民剧增成为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的现象,并呈膨胀之势。如哥伦比亚的知识分子前往美国、 西班牙和澳大利亚;南非护士去英国和新西兰;新西兰博士后赴加拿大; 加拿大科研人员到美国;阿根廷心理分析师奔向墨西哥、西班牙或美国等。 ———让·巴蒂斯特·梅耶等著《技术移民与知识的新地缘政治学》 探究1:结合教材第一段和材料1、2阅读,了解劳动力全球流动的情况? 流向: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劳动力市场结构:知识化、高端化 1.概况、特点 时间 流出地 流入地 劳动力市场结构 二战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传统行业劳动力减少,技术移民增多,“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业务发挥重要作用。 20世纪90年代 特点 南欧、北非 、东南亚 拉丁美洲等 西欧、北美 、大洋洲等 亚洲 非洲 中东产油国 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 东欧 西欧、北美 ②劳动力市场结构:呈现出知识化、高端化。 ①流向:从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分布不平衡。 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体力劳动。 1.概况、特点 经济全球化是指工业革命后随着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加强、经济活动的全球性日益加深的过程。 ———《历史选择性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p131 跨国公司是指以本国总公司为基点,通过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从事跨越国界的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的企业。 ———《历史选择性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p131 (1)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和发展 2.原因 A 生产力:第三次科技革命 A A 生产方式:跨国公司 B B、 协调机制:国际组织 C 二战后 经济全球化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 劳动力全球流动 (1)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和发展 2.原因 D 战后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 时间 流出地 流入地 原因 二战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原因 (1)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和发展 南欧 北非 东南亚 拉丁美洲等 亚洲 非洲 东欧 西欧 北美 大洋洲等 中东产油国 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 西欧 北美 冷战结束,东欧国家经济转轨拓展了新的劳动来源地。 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西欧、日本等在美国的帮助下经济复兴。 日本、亚洲新兴国家,中东石油资源大规模开发对地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2)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演变 探究2:结合教材第二段内容,概括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演变的原因? 原因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 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 会增加。 原因二: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2.原因 典型例子:美国“硅谷”聚集了100万以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科技人才。他们的母语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各异,共同推动“硅谷”成为创新高地。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p44 ———《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