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1650

第21课 《登幽州台歌》诗歌鉴赏 专题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510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语文,教材,新教材,下册,七年级,版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登幽州台歌》诗歌鉴赏 专题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 一、诗歌鉴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请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登幽州台歌》中用时间的悠长,空间的浩渺来写诗人孤独、愁闷情怀的一句是 , ! (2)《登幽州台歌》中“ , ”两句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把个人置于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2.对于《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分析,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最大的特色是借助“登幽州台”间接抒情,其感情基调是苍凉悲壮的。 B.“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C.这首咏史怀古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和孤独。 D.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眼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3.诗中“古人”“来者”各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4.诗人选择登“幽州台”而歌,有何深意? 5.“念天地之悠悠”一句,对塑造作者形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念天地之悠悠”句中“悠悠”一词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7.品析“独怆然而涕下”中“独”字的妙处。 8.“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一】 燕昭王① 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②,遥望黄金台③。 丘陵进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④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①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有名的贤明君主,善于纳士。②碣(jié)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碣石,指墓碑。碣,齐胸高的石块。③黄金台:位于碣石坂附近。相传燕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④霸图:宏图霸业。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前两句俯仰古今,放眼于历史长河,感叹人生短促,感慨自己生不逢时。 B.【乙】诗前两句点出“碣石馆”和“黄金台”两处古迹,引典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明君贤士的无限向往之情。 C.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感叹,但两首诗的抒情方式不同,【甲】诗直抒胸臆,【乙】诗略显含蓄委婉。 D.两首诗诗风明朗刚建,都是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通过描写登楼远眺,表现了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其悲观沮丧的心情表露无遗。 【链接材料二】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蒋勋在《孤独六讲》中曾说:“孤独是一种沉淀。”《登幽州台歌》《竹里馆》两诗都写到了诗人的“独”,但所处的场景和沉淀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三】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登幽州台歌》与【链接材料三】中的诗都写诗人登高望远,但是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完成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识才的贤明君主。 B.“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的辽阔衬托出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