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2036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60张)

日期:2025-05-1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677685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塑造,课件,力量,形态,地表
  • cover
(课件网)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内力作用及其在地表形态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结合实例,认识外力作用及其在地表形态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运用图像及示意图,了解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对庐山的险峻,毛泽东有诗赞道:“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位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山体拔地而起,四周陡立。在海拔1100米左右,却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并建有一座城镇。 是什么力量让庐山“飞峙”于这江环湖绕的平原上 险峻的庐山上为什么会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 地质作用 由地质动力引起的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形成的作用。按自然应力的来源不同,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一、内力作用 在大约50百万年,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开始,直至形成现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 基拉韦厄火山时常喷发,涌出的大量岩浆使岛屿面积不断扩大。 在大约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开始,直至形成现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根据最新的观测数据,珠穆朗玛峰每年以1厘米的速度在长高。 1、能量来源 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2、表现形式 (1)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①概念: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 ②分类(按照运动方向) 水平运动 褶皱山脉 东非裂谷带 垂直运动 贝加尔湖 庐山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 对地形的影响 形成褶皱山脉、裂谷、海洋等 地表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举例 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等 庐山、汾河谷地、台湾海峡 相互关系 ①它们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岩浆活动 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这一过程称为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3)变质作用 指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 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总结: 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面变得高低不平。 活动:识别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或和缓或剧烈,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科学家通过这些痕迹,推测地表形态变化的过程。下面三段描述从不同的视难记录了这些痕迹。 我国宋代的学者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写道: “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乃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塞拉比斯神庙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滨,建于古罗马时代。公元79年,神庙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被毁坏,只留下3根大理石柱。18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人们发现大理石柱36米至6.3米高处有海生贝壳动物蛀蚀的痕迹。 1943年2月20日,墨西哥一位农民正在田里耕作,忽然脚下的大地隆隆作响,地面隆起并迅速开裂,喷出蒸汽和火焰,浓重的硫黄味从地下升起。他跑到附近的镇子躲避。第二天一早,当他回来时,田地已经不存在,那里矗立着9米高的锥体。该锥体到中午已经升至45米,一周后,长高到135米。 以上描述的现象分别是哪种内力作用造成的 推测a、b现象发生的过程。 比较这些现象形成的时间长短。由此谈谈你对地表形态变化“很快”和“极其缓慢”的认识 活动:识别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或和缓或剧烈,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