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 戏 @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ménɡ lónɡ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ɡ yuè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yōu yánɡ,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词语。 ménɡ lónɡ yǒnɡ yuè yōu yánɡ (2)给加点字注音。 夹杂( ) 兽脊( ) 弥散( ) 蕴藻( )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夏夜, 的月光笼罩着整个山村,远处起伏的山峦 在如纱的月色里。空气中有一股茉莉花的清香,香气随着微风渐渐地在整个山谷 开来。周围一片寂静,只听见潺潺的流水声和 的昆虫欢唱。 A.皎洁 蒙眬 弥散 若有若无 B.明亮 朦胧 弥漫 此起彼伏 C.明亮 蒙眬 弥漫 若有若无 D.皎洁 朦胧 弥散 此起彼伏 3.阅读语段,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表演艺术家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 A.“韵味醇厚”“相得益彰”“十分严格”三个短语的类型相同。 B.语段中加点的“程式”“创造”“完整”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C.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艺术构成程式”。 D.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主语是“京剧”。 @对接中考 ◇文化积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本文写于1922年,收在《呐喊》里。 ◇结构图示 ◇考点链接 记叙文阅读———考点:描写的表达方式 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等,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写法。 技法点拨:描写一般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1)人物描写的作用: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地表达文章中心(主旨),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景物描写的作用:或写出景物的特点,渲染气氛;或烘托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做铺垫;或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习题链接 “课内精读”T9 4.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2006年5月20日,社火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把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远古时期人们凭原始思维认定火也有“灵”,将之视作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崇尚火的观念。 ②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流行的一种民众自娱活动,它起源于古老的土地崇拜和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