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2170

4*灯 笼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5-04-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1965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同步,练习,学生,教师
    4* 灯 笼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斡旋(   ) 幽悄(   ) 霍骠姚(   ) 锵然(   ) lǐnɡ yù(   ) 静mù(   ) chóu(   )怅 燎(   )原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文段一 ①其中有文化上的: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    ;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②有情感上的: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③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    着褪色的朱门,记录着岁月的cānɡ sānɡ。④ 文段二 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    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    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lín huǒ,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情笃   族姊  cānɡ sānɡ lín huǒ (2)依次填入文本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雅致 映照 晃荡 洪亮 B.精致 映亮 游荡 宏亮 C.雅致 映照 晃荡 宏亮 D.精致 映亮 游荡 洪亮 (3)“吴伯箫的《灯笼》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是摘自文段一中的一句话,现在请你把它放回原处,你认为哪一处最合适?(   ) A.① B.② C.③ D.④ 3.对语法知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文化是一个民族重要的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对物质、精神等方面的整合与凝结。它蕴含着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发扬鲜明的民族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了高度的教育意义和动员作用,促使国民不断提升团结和凝聚意识。中国人的与众不同,不是外在的黄皮肤、黑头发、黑白分明的眼睛,而是华夏儿女有着赤子之心,有着民族文化的内核。正是这种民族文化认同感使中国虽然经历百年的战乱和内忧外患,依然是统一的国家。 A.“整合与凝结”是并列短语,“统一的国家”是偏正短语。 B.“文化是一个民族重要的软实力”一句中“文化”是主语。 C.“蕴含”“提升”的词性不一致。 D.文中画线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发扬”改为“具有”。 4.下面语段标序号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中华传统文化中闪烁着大量先进的思想和智慧。②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③但我们继承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吸收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与现代社会对接,为现代社会服务。④因此我们能否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有选择、有创新地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对接中考 ◇文化积累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他的散文以质朴美著称,将平凡的事物放在历史与现实交映的背景下,捕捉其蕴藉深厚的诗情画意。主要作品有《羽书》《烟尘集》《出发集》《北极星》等散文集。 ◇结构图示 ◇考点链接 记叙文阅读———考点:句段作用 技法点拨:一般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考虑: (1)开头:①内容角度:概括具体内容;开篇点题。②结构角度: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照应标题;为下文做铺垫;吸引读者。 (2)中间:①内容角度:概括具体内容;表达情感;点明中心。②结构角度: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照应标题或前文。 (3)结尾:①内容角度:概括具体内容;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结构角度:总结上(全)文;照应标题、前文;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习题链接 “课外拓展”T7 @课外拓展 社火迎春 乔忠延 ①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古老的年俗却桃花依旧笑春风,鲜活在临汾大地上。 ②闹社火,就是临汾不变的风俗。如果说年夜饭是一家人欢聚的大团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