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学习目标: 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辩证地认识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辩证地认识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归纳、分析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取人地和谐。 【材料】 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富裕的国家通常是瑞士、挪威、卢森堡等。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宣布世界人均财富排名第一的国家却是澳大利亚(图2.1)!其人均财富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 【思考题】 自然资源对澳大利亚能够成为世界人均财富的首富有多少贡献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地理位置、自然要素(气候、地形、地质、土壤、水文、生物等) 1、区域的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 思考: 四大文明古国所处的温度带? 四大文明古国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a.位置: 地处北温带、河流中下流平原地区 b.气候: 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 c.地形: 地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 便于聚落定居 d.土壤: 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 肥沃,便于农耕 e.水源: 靠近河流,生产生活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2 1 是不是所有自然条件优越的区域,区域发展水平都高? 有没有区域自然条件较差,但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呢? 南亚孟加拉国位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热充足,人口稠密 西北太平洋的岛国日本,多火山、地震,少平原、耕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 南亚地形图 日本地形图 孟加拉国首都达卡 日本首都东京 2、自然条件不是区域发展的唯一条件 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极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依靠社会资源发展成世界上富裕的国家之一。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3、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都江堰水利工程—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功典范。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成都平原的地方。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 “深淘滩,低做堰”是千百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 美国大平原地区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黑风暴”,最严重的地区一个 月内尘暴天数长达25天,主要原因是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破坏了草原植被,使土壤极易遭受风蚀。 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 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 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1)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思考:对比沙特阿拉伯与图瓦卢自然资源概况及其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分析原因。 沙特阿拉伯:石油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图瓦卢:资源匮乏,土地贫瘠;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图瓦卢地势极低,海拔最高4.5米,是世界第二小岛国。 一种重要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和铝土等矿产资源,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在世界银行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