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2950

3.1.2 铁及其化合物1-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04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983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3.1.2,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第一节 第二课时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铁是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的典型(副族)金属元素之一。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预测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根据教参安排,“铁及其化合物”需要三个课时。其中铁的化合物安排两个课时。教材引导学生在复习、拓展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从氧化还原及离子反应的视角,提升对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强化铁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关系,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教材还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运用来自生产或生活的素材创设真实情境,发展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典型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和典型非金属元素氯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钠和氯属于典型的主族元素,学生已经掌握了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思路。而铁属于副族元素,学生既可以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把已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元素观”的发展。 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并能用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质,形成证据意识。 2.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3. 通过学习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学会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具有变价元素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建立认识模型,丰富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4. 结合应用实例,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性质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 【评价目标】 1.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与交流的信息数据分析,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 2.通过对Fe(OH)2制备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与点评,发展学生实验创新设计的水平。 3.通过对磁性材料、红色颜料、高炉炼铁、铁制品除锈的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 难点:Fe(OH)2制备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发挥核心概念(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 2.实验探究———利用“实验”、“探究”等栏目,发挥实验探究对元素及其化合物学习的实证功能,形成证据意识。 3.情景教学———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彩的真实问题情境。 六、教学设计思路 利用价类图,从化合价、物质类别两个角度研究物质的性质。进一步在价类图中分析物质之间如何转化。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铁的氧化物 物理性质: 展示三种氧化物实物图片、用途照片 观察颜色、状态,阅读教材P67页第一自然段内容,完成学案环节一内容 展示学生学案,强调氧化物俗称、颜色、状态、溶解性,讲解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Fe2O3———用作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 Fe3O4———磁性材料,用于制作录音磁带,打印机、复印机使用的墨粉。 更正学案内容,了解氧化物的物理性质,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念。 化学性质: 展示价类图,引导学生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两个维度分析预测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展示学案并创设情境分析性质决定用途。 创设真实学习情境———高炉炼铁 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工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