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 新课导入 2.1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与要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但模型方法的应用是很有趣的,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所以“建立水的三态变化模型”的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模型方法的体验,又有利于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符号是建立在模型的思想上的,通过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体验模型来理解符号的意义和作用,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 科学观念:知道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科学思维:学会用物质微粒模型简要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探究实践:初步掌握模型建立的方法 态度责任:对构建模型、符号表示的体验领会模型的作用;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 2 核心概念与素养 3 新知探究 1.1 模型的建立 任务一:知道模型的建立与作用 你还知道哪些模型 1.2 模型的作用 太大了 太小了 太复杂了 看不见 看不见 为什么要建立模型? 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1.3 什么是模型?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张表: 一个模型可以是计算机图像: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个公式: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v= s t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ρ= m V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P= F S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G=mg 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该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I= UR 便于理解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植物细胞的分裂 光合作用示意图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个物体的复制品: 地球仪 眼球模型 耳的解剖模型 便于认识 1.4 模型的应用 没有新物质和新分子生成 间隔 请在右边方框中画出固态水的状态模型图 固态水 2.1 符号的建立 任务二:知道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下列都是符号吗? v= s t 模型 模型 模型 模型 模型 符号 符号 符号 2.2 符号的作用 为什么人们常用符号来表示事物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 符号与模型的比较 符号 模型 表示方法 作用 实例 关系 字母、数字等, 比较简单 物体、图、表、表达式等, 相对复杂 使事物简单化 简单、方便、统一 更好认识和理解事物 具体、直观 Kg 、 ℃、 地球仪、细胞模式图、公式等 模型中可能含有符号 1.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四幅图片中属于模型的是( ) A.亚运会会徽 B.礼让行人 C.节约用水 D.电路图 D 6.某物质的三态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的过程中,分子间的空隙在不断地变大 B.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出现的三种分子, 分别是固态分子、液态分子、气态分子 C.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但分子本身并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D.物质在三态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空隙大小分别是气态大于液态,液态大于固态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