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波的干涉与衍射 1~7题每题7分,共49分 考点一 波的叠加原理 1.(多选)(2022·成都高二期中)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遇之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 B.相遇之后,两列波的振动情况与相遇前完全相同 C.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在该点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D.相遇之后,振动加强区域内质点的位移始终最大 2.(多选)(2023·上海向明中学高二期中)两列波相向传播,如图所示,在它们相遇时出现几种情况,则可能发生的是(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考点二 波的干涉现象 3.(多选)关于两列相干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动加强的质点,位移始终最大 B.振动加强的质点,两列波引起的分位移总是方向相同 C.加强点的振动,能量始终最大 D.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置在传播中是随时相互交换的 4. 如图甲所示,手机小孔位置内安装了降噪麦克风,其原理是通过其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音相位相反的声波叠加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如图乙。图丙表示的是理想情况下的降噪过程,实线表示环境噪声,虚线表示降噪系统产生的等幅反相声波。则( ) A.降噪过程应用的是声波的干涉原理,P点振动加强 B.降噪过程应用了声波的衍射原理,使噪声无法从外面进入耳麦 C.降噪声波与环境噪声声波的传播速度大小相等 D.质点P经过一个周期向外迁移的距离为一个波长 5. (多选)(2023·信阳高中高二期末)如图所示,有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均为A、传播方向互相垂直的平面波相遇发生干涉,两列波的传播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a为波谷与波谷相遇点,b、c为波峰与波谷相遇点,d为波峰与波峰相遇点,e、g是a、d连线上的两点,其中e为连线的中点,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a、d处的质点位移始终为2A,b、c处的质点位移始终为0 B.从图示时刻经过个周期,e处质点将处于波谷位置 C.e处的质点振幅为2A D.图示时刻,g处质点正向下振动 6.(多选)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当振动片振动时,两根细杆周期性地触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两列波相遇后,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如图仅为示意图。已知两波源间的距离为0.6 m,波长为0.25 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波源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B.振动加强区域各质点的振动频率为波源的2倍 C.在水面上放一树叶,树叶会振动着向水槽边缘飘去 D.两波源的连线上振动加强的位置有5处 考点三 波的衍射现象 7. 如图所示,图中S为在水面上振动的波源,M、N是水面上的两块挡板,其中N板可以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处水面没有振动,为使A处水面也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 A.使波源的频率增大 B.使波源的频率减小 C.使波源的周期减小 D.移动N使狭缝的间距增大 8~10题每题9分,11题14分,共41分 8.(多选)如图所示,S是水面波的波源,MN是挡板,S1、S2是到S距离相等的两个相同的狭缝,BD为S1S2中垂线上的两点,E点是BD的中点(图中未画出),实线代表波峰,虚线代表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点为振动加强点 B.B、D点为振动加强点 C.E点为振动加强点 D.E点既不是振动加强点,也不是振动减弱点 9.在山中伐木时发出的声音既含有频率较高的声波,也含有频率较低的声波,其中只有频率较低的“嘭”“嘭”声才能被远处的人听到,这是因为( ) A.频率较低的“嘭”“嘭”声能量大,能传到很远 B.频率较低的“嘭”“嘭”声速度快,最先到达 C.频率较低的“嘭”“嘭”声波长较长,容易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0.(多选)消除噪声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内燃机、通风机等在排放各种高速气流的过程中都会发生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