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出塞 [唐]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写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极耐吟咏与思索。其中《出塞》一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解诗题 出塞 出征到塞外 “出塞”是什么意思? 我们把这种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诵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塞外、边塞 填塞 瓶塞 正读音 将领 将军 还有 还给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 / / / / / /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朝。 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 汉朝。 边关。 汉 没有回家。 秦时明月汉时关 互文见义 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即秦朝时期明月照着边关,汉朝时候明月依旧照着边关。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 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令,使。 龙城飞将 △ △ 秦、汉为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它们距唐朝约有七八百年的时光。 李广是西汉著名军事将领,一生都在边关御敌,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他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机。汉武帝在位时,派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来了,都畏惧得争相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 历史小贴士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一轮孤月照耀着边疆关塞,孤寂而苍凉。 这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 边关忧患历史悠久 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士卒 这两句反映了旷日持久的征战让守边战士不堪其苦,内心充满厌倦与怨叹的社会现实。 万里长征人未还 · 万里长征人未还 ? 边塞远 时间长 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 亲人 家 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_____。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_____。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_____。 想象说话: 万里长征儿未还 万里长征夫未还 万里长征父未还 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 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对久戍士卒的同情 ◎结束边防不固局面的愿望 此时此刻,士兵们在盼望“谁”?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还表达了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作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 从这两行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 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讽刺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如今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以大局为重,战争是正义的,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希望边关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希望朝廷重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 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有感情朗读古诗,你有些什么感受? 悲哀 痛恨 同情 …… 迁移运用 课后作业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