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 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汉 时期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学习重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巩固 措施。 学习难点:两汉衰亡的历史原因。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威廉,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二)文景之治 1.原因: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2.措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3.结果:出现“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三)汉承秦制 1.中央:三公九卿。 2.地方:郡国并行。 汉兴之初,海内初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 ———《汉书·诸侯王表》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二、西汉的强盛 (一)政治上 1.颁布推恩令。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2.设立中朝。 二、西汉的强盛 (一)政治上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3.确立察举制等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二、西汉的强盛 (一)政治上 4.完备监察制度。 5.任用酷吏,严刑峻法。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孝谓曰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 ———《汉书·武帝纪》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1.改革币制,将 铸币权收归中央。 2.实行盐铁官营。 二、西汉的强盛 (二)经济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3.推行“均输平准”。 4.抑制工商业者。 二、西汉的强盛 (二)经济上 均输法是由中央政府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调节各地运往首都的物资,以保证军需供给,都市消费,仓库积储。 平准法是由中央政府在首都长安设置平准官,按照价格波动,收购或抛售货物,调解供需,控制市场。 均输平准政策打击了奸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既维护了民众利益,又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家的财政基础。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尊崇儒术 ,设立五经博士。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董仲舒传》 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二、西汉的强盛 (三)思想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西汉形势图 二、西汉的强盛 (四)军事上: 巩固边防,拓展疆域。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三、东汉的兴衰 西汉末年,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社会动荡不安。 公元9年,王莽夺权,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王莽改制,激化社会矛盾,绿林、赤眉等起义爆发。 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一)东汉的建立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1.政治上 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 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三、东汉的兴衰 (二)光武中兴 三、东汉的兴衰 (二)光武中兴 2.经济上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释放奴婢。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三、东汉的兴衰 (二)光武中兴 3.思想上 重视儒学。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黑暗。 “党锢之祸”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三、东汉的兴衰 (三)东汉中后期的衰亡 三、东汉的兴衰 (三)东汉中后期的衰亡 2.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