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6995

第四章 1 电子的发现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日期:2025-04-02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312392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章,第三,必修,选择性,2019,教科
    第四章 原子结构 1 电子的发现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分值:60分) 1~7题每题4分,共28分 考点一 电子的发现 1.(多选)下列关于电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现电子是从研究阴极射线开始的 B.汤姆孙发现物质中发出的电子比荷是不同的 C.电子发现的意义是让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也具有复杂的结构 D.电子是带负电的,可以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 2.汤姆孙对阴极射线本质的研究,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用阴极射线轰击金箔,观察其散射情况 B.用“油滴实验”精确测定电子的带电荷量 C.用阴极射线轰击荧光物质,对荧光物质发出的光进行光分析 D.让阴极射线通过电场和磁场,通过阴极射线的偏转情况判断其电性和计算其比荷 3.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发现(    ) A.阴极射线在电场中偏向正极板一侧 B.阴极射线在磁场中受力情况跟正电荷受力情况相同 C.不同材料所产生的阴极射线的比荷不同 D.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精确测量了电子的电荷量 4.(多选)如图所示是汤姆孙的气体放电管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在D1、D2之间不加电场和磁场,则阴极射线应打到荧光屏的中点P1点 B.若在D1、D2之间加上竖直向下的电场,则阴极射线应向下偏转 C.若在D1、D2之间加上竖直向下的电场,则阴极射线应向上偏转 D.若在D1、D2之间加上垂直纸面向里的磁场,则阴极射线向上偏转 考点二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5.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当时他提出这种模型的实验依据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 B.光电效应实验 C.天然放射现象 D.阴极射线的发现 6.(2023·绵阳市高二期末)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表明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大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绝大部分 B.实验表明原子的中心有个很小的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 C.实验表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实验表明该实验证实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 7.(2023·北京市高二期中)如图为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α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关于观察到的现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在C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 B.放在D位置时屏上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 C.相同时间内放在A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少 D.相同时间内放在B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比放在A位置时多 8、9题每题6分,10题9分,共21分 8.(多选)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 B.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的力来自带正电的核和核外电子,当α粒子接近核时,是核的库仑斥力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当α粒子接近电子时,是电子的库仑引力使之发生明显偏转 C.使少数α粒子产生大角度偏转的力是原子核对α粒子的万有引力 D.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 9.(2024·上海市月考)如图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①、②两条线表示实验中α粒子运动的轨迹,则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的α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    ) A.轨迹a B.轨迹b C.轨迹c D.轨迹d 10.(9分)(2024·安庆市高二质检)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最先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被称为密立根油滴实验。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A、B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板间产生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图中油滴由于带负电悬浮在两板间保持静止。 (1)(3分)若要测出该油滴的电荷量,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有    ; A.油滴质量m B.两板间的电压U C.两板间的距离d D.两板的长度L (2)(3分)用所选择的物理量表示出该油滴的电荷量q=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