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练(九)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选择题 1.把“开学第一课”的课堂搬到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下,邀请南昌市老兵宣讲团成员为同学们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在南昌舰上迎来“开学第一课”,同学们学习旗语、打军体拳……2023年9月,江西省各大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这些做法( ) ①让红色精神在青少年中焕发出新的光芒 ②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爱国情、强国志 ③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④是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这表明( ) ①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③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 ④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传入中国直接解决了中国的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潍坊是山东省内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这些革命遗址铭刻着潍坊党组织和潍坊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印记,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资源。由此可见( ) ①革命遗址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 ③我们应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④革命文化能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故宫博物院和全国29家博物馆举办了“何以中国”文物展览。此次展览共展出我国本土珍贵文物130余件(套)。展览采用了大量的高科技AR技术,使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文物的风采,讲述了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以下对“何以中国”文物展览的正确评价有( ) ①以物记事,以事叙史,建立了古今文物间的固有联系 ②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既克服又保留,赓续中华文脉 ③用现代表达方式激活文物生命力,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 ④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引领文化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3年成都大运会吉祥物为一只叫“蓉宝”的大熊猫(如图),其面部有川剧脸谱的元素,呈奔跑姿态,手持“31”字样火焰的大运会火炬,耳朵、眼睛、尾巴都呈现火焰形态。其灵感来源于成都的代表性动物———大熊猫,以及著名的文化遗———金沙遗址。“蓉宝”的设计( ) ①有利于更好向世界展现四川地区的历史文化 ②反映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关键 ③旨在增强各国运动员对主办城市的文化认同 ④充分体现了主办城市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特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3年9月23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开幕,第一篇章文艺表演《国风雅韵》以宋韵文化为基础,使观众既能感知蕴含其中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也可以看到“山水入诗画”“烟雨染江南”等独具韵味的画面。下篇中“水”则寓意着中国和亚洲各国山水相依,携手同行。可见( ) ①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发展 ②文化的精神力量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③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互鉴互融 ④彰显民族精神是文化创新的立足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年11月17日上午,“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艺作品展在郑州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集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