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检测(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知识点一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回答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依据。下列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的有( )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气者,理之依也”与“心外无物” ④“存在就是被感知”与“我思故我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二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考古工作者在郑州考古时发现了一古墓群,共有22座墓葬。墓葬年代跨度近1 600年,从东汉延续至明清时期,对研究古代建筑、家居生活、丧葬观念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砖砌的仿木门窗、微微打开的门,一桌两椅,桌上摆放杯盘、食盒、酒壶或茶壶,墓室内的布置生动地再现了墓主人的日常生活,折射了宋代社会生活和墓葬风俗。考古的新发现( ) ①说明存在与思维相互分离,所以存在可以不依赖思维 ②说明存在与思维相互影响,思维都是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④说明存在与思维有先后之分,没有存在也就没有思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我国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有望打开黑洞射电观测和理论研究的新思路,相关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2022年,我国参与公布了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的照片,这是人类“看见”的第二个黑洞,也是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真实存在的首个直接视觉证据。这一发现佐证了(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 ④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知识点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鸿蒙时代是中国传说中的一个时代,甚至可能产生在混沌时代之前。鸿蒙时代末期,世界破碎产生混沌之气,混沌之气聚集成为混沌时代。下列说法在世界观上与此一致的是( ) A.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D.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5.中国传统文化源头之一的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相生相克,事物在不断的相生相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种观点( ) ①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③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④科学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有( )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 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源 ④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经验主义,亦称“经验论”,是指凭自己的经验来处事的世界观,认为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而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验证。邓小平在《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中认为,这种恶劣的经验主义,使我们遭受了严重的损害。党中央多次下发通知强调,要反对经验主义。这是因为经验主义( ) 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②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表现 ③没有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没有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他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种“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观点( ) ①把人的主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 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