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原电池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课程标准] 1.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2.能分析、解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任务一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材中的实验现象和必修二所学实验现象如下表: 电池名称 单液电池 双液电池(盐桥电池)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电流表 指针偏转 电极变化 锌片逐渐溶解,铜片质量增加 电流变化 一段时间后,电流逐渐衰减 产生的电流持续、稳定 回答下列问题: 1.锌铜原电池工作时,电子在导线中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提示:电子由锌片移向铜片,阴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由铜片移向锌片,而阳离子正好相反。 2.锌铜原电池可以看做两个半电池组成,试分别写出两个电极上的反应及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提示:Zn片:Zn-2e-===Zn2+(氧化反应) Cu片:Cu2++2e-===Cu(还原反应) 总反应:Zn+Cu2+===Zn2++Cu。 3.什么是盐桥?盐桥有什么作用? 提示: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脂,离子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①构成闭合回路,形成原电池;②避免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直接反应,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③盐桥中的阴、阳离子定向迁移,使电解质溶液保持电中性,反应持续进行,能长时间稳定放电。 4.单液电池、双液电池(盐桥电池)两原电池中哪个工作效率高? 提示:双液电池(盐桥电池)工作效率高,单液电池中锌片和硫酸电解质溶液直接接触,少量锌会与硫酸直接反应,降低工作效率。 1.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定义:能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构成条件 2.原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1.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其原因。 (1)原电池中,负极金属材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正确。 (2)双液原电池中,盐桥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答案:错误,双液原电池中,盐桥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3)锌铜原电池中,电子由锌电极经导线流向铜电极,再经电解质溶液流回锌电极。 答案:错误,电子是不能在电解质溶液里传导的。 (4)原电池工作时,电流方向由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答案:错误,原电池工作时,电流方向由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2.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个简易的原电池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若a为镁、b为CuCl2,则正极材料为_____,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 _____。 若a为镁、b为NaOH,则Mg极上发生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负极上的 电极反应式为_____ _____。 若a为铜、b为浓硝酸,则电流的方向为_____,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 (4)上述事实表明,确定原电池中电极的类型时,不仅要考虑电极材料本身的性质,还要考虑_____。 答案:(1)Al Mg-2e-===Mg2+ (2)还原 Al-3e-+4OH-===[Al(OH)4]- (3)铝→铜 2H++NO+e-===H2O+NO2↑ (4)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解析:(1)镁、铝均能与CuCl2溶液反应,但镁比铝活泼,故镁失去电子做负极。(2)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镁不能,铝做负极失去电子变成[Al(OH)4]-,电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H)4]-。(3)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故铜失去电子做负极,正极上是NO得到电子生成NO2。 任务二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将金属a、b用导线相连插入稀硫酸中,发现b上产生气泡,则a与b相比较,谁更活泼? 提示:a比b活泼。 2.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H2时常加入少量铜片,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形成锌铜原电池,加快制取氢气的反应速率。 3.已知2Fe3++Cu===2Fe2++Cu2+,如何设计成原电池装置? 提示: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分析,Cu被氧化,为原电池的负极,则正极可为惰性电极或不如Cu活泼的金属,电解质溶液一定含Fe3+。 1.加快某些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构成原电池的反应速率比直接接触的反应速率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