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弹力 教材任务驱动 任务一 了解弹力 1.弹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 形变 ,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 形状 的性质。 2.塑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地恢复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 弹性形变 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4.举例: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释疑点 (1)弹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即发生弹性形变)。 (2)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任务二 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1.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 伸长量 就越长。 2.使用方法: 使 用 前 (1)看清 测量范围 和 分度值 ; (2)指针若未与零刻度线重合,需 调零 ; (3)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避免弹簧卡壳 选 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 最大测量值 使 用 中 (1)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 一致 ; (2)读数:待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 垂直 典题疑难突破 考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 【典题】(2024·盐城中考)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未挂重物时指针在零刻度线下方。在使用它测量钩码重力之前,应该先 (D) A.把挂钩向下拉 B.把挂钩向上托 C.把面板向上移 D.把面板向下移 易错警示 指针调不到零也是可以测量的,但要记好零点误差,将测得的数据减去零点误差即可。 【变式】请你将小明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补充完整。 (1)使用前,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 零刻度线 位置;若不在此处,应先调零后再使用; (2)观察图中弹簧测力计可知,其量程为0~5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4N。 规避雷区 易错点 不能正确区分弹簧长度和弹簧伸长量 【易错题】在弹性限度内,一根长10 cm的弹簧,受到0.5 N的拉力时,伸长到12 cm,当它受到1.6 N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是 16.4 cm。 【纠错】 抓关键 辨长度 (1)弹簧长度指的是弹簧原长或弹簧伸长(或压缩)后的长度。 (2)弹簧的伸长量ΔL是指弹簧被拉长后的长度(L)减去弹簧原长(L0),即ΔL=L-L0。第2节 弹力 教材任务驱动 任务一 了解弹力 1.弹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 ,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 的性质。 2.塑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地恢复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 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4.举例: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释疑点 (1)弹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即发生弹性形变)。 (2)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任务二 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1.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 就越长。 2.使用方法: 使 用 前 (1)看清 和 ; (2)指针若未与零刻度线重合,需 ; (3)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避免弹簧卡壳 选 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 使 用 中 (1)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 ; (2)读数:待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 典题疑难突破 考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 【典题】(2024·盐城中考)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未挂重物时指针在零刻度线下方。在使用它测量钩码重力之前,应该先 ( ) A.把挂钩向下拉 B.把挂钩向上托 C.把面板向上移 D.把面板向下移 易错警示 指针调不到零也是可以测量的,但要记好零点误差,将测得的数据减去零点误差即可。 【变式】请你将小明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补充完整。 (1)使用前,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 位置;若不在此处,应先调零后再使用; (2)观察图中弹簧测力计可知,其量程为 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规避雷区 易错点 不能正确区分弹簧长度和弹簧伸长量 【易错题】在弹性限度内,一根长10 cm的弹簧,受到0.5 N的拉力时,伸长到12 cm,当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