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初2023级(初二)期中质量监测 道德与法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社交是青少年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部分少年不是宅家,就是与手机游戏相伴,在日光下呼朋唤友奔跑嬉闹的场景已逐渐消失,他们不愿主动参与社会生活,融入社会,有的甚至产生社交恐惧。为克服“社交恐惧”,你建议( ) ①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关注自我发展,积极谋求个人的利益 ④拒绝融入社会,寻求自身的舒适安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某地依托“网络问政”平台,鼓励群众在网上提出建议、反映诉求。该做法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这说明网络( ) A.有利于结交新的伙伴 B.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C.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D.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 3.“未成年模式”既是网络风险的“防火墙”,也对未成年人上网时段、时长、浏览内容等作出限制。但是,一些不法APP做起了开启“会员尊享特权”就能绕过“未成年模式”的生意,试图让“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并借此牟利。对此,未成年人应该( ) ①擦亮双眼明辨是非 ②只使用新媒体 ③养成良好生活作息 ④彻底远离网络生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2024年8月,海南文昌市受台风“摩羯”影响,城市内涝,交通、电力、通讯等受到严重影响。全省消防队员全力营救被困群众,被困市民自发地排队,让年纪大的和女性先行离开。这说明( ) ①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 ②维护秩序靠规则 ③规则需要强制人们遵守 ④违反规则必受法律制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下面理解错误的是( ) A.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他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 C.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学会欣赏他人 D.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懂规则,守规则 6.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 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 ①李某借钱但到期不还 行政违法行为 ②王某多次打110谎报险情 民事违法行为 ③刘某贩卖伪劣口罩20万只 刑事违法行为 ④张某醉酒驾驶机动车 刑事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这说明( ) ①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②无论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③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④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宿州市埇桥区原检察官卢湘君女士,30多年来赡养一位“外姓老人”,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娘。以无私大爱为老人带来幸福晚年,用倾情奉献践行自己的诺言,让“爱”的家风代代相传,其感人之举正是社会最需要的正能量。这告诉我们( ) ①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 ②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 ③无私奉献就要勇于舍弃自己的一切 ④正因为人们的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当我们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我们会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会传递到我们内心,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加愉快,从而提高幸福感。研究发现,乐于助人的人,幸福感往往更高。下列说法与此相符的有( ) 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②尊重他人,促进和谐 ③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其内涵十分丰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