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9479

第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1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37913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PPT,七年级,历史,统编,学年,-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导入新课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族压迫十分严重,各地农民揭竿而起,社会动荡,长期的战争导致人口锐减,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人力不足,久致饥荒”的残破景象。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保证封建剥削的顺利进行,不约而同地开始逐步调整了统治政策。在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下,不仅农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日益繁荣。那么发展的具体情况怎样呢 本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是如何发展的。 互动授新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深知农民艰苦和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加之元末天下大乱,战争纷起,整个社会处于极度疲敝的状态,种种原因促使明初数位帝王出台了大量政策,用以扶植农业,使得到了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 阅读教材,说说明清统治者具体实施了什么措施来恢复和发展农业 明太祖下令允许民众开垦各地荒闲的田地,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来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清朝的诸位皇帝也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延续并推行了垦荒和土地入册的政策,还兴修水利,治理河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还引进了高产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通过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来发展农业生产。 明朝还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屯田,来解决农业、农民和土地的问题,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明朝对全国土地进行核查,编制土地文册,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此时的“鱼鳞册”已是相当完备的土地登记册,它的编制,使赋役的征收具备了确实根据,防止了产去税存或有产无税的弊端,使政府税收有了保证,耕地及税额也有所增长。 互动授新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阅读教材,想一想:什么是鱼鳞册 它为什么会出现 它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鱼鳞图册是我国古代为征收赋役和保护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它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连接绘制,标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姓名、土地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把每块土地的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仿佛鱼鳞一般,因此称“鱼鳞图册”。 朱元璋在继承宋元相关制度的基础上,下令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土地清册,大规模启动了全国范围的“黄册”和“鱼鳞图册”的编造措施。朱元璋建立“两册”的目的,是对人口和土地进行大清理,打击地主富豪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徭役,是一大反腐力举,也为鱼鳞图册制度的普及和完善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清朝延续了这一做法,多次加以修订。这一措施使得税收更加合理,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互动授新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情况。 (1)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 (2)兴修水利,治理河道。 (3)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 康熙皇帝一生文治武功,将清王朝带入了“康乾盛世”的辉煌。但历时时间最长、对民生福祉最密切的当属治理黄河。康熙以治理黄河为中心,全面兴修水利,前后历时三十多年,六次南巡,阅视河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以康熙皇帝为代表的清朝诸帝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互动授新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右图的作物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还是从外国引进的 外国引进。 明朝时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清朝继续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