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30145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二课第2课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学案+检测含答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12194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检测,学案,课件,确立,中国
    课时检测(五)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知识点一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  )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生产资料公有化 C.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 D.社会主义市场化 2.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具体有(  )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鼓励支持引导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适应了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已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分别纳入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至此,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由此可知(  ) ①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②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③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国家已经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以下。上述数据反映出我国(  )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特点的建设道路 C.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生产积极性 D.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5.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其历史意义在于(  ) 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③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了,而且强起来了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知识点二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6.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  ) 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回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曲折 ③立足中国国情和社会矛盾变化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④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指出,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由此可见,党的八大(  ) 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指出阶级斗争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④明确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关于“一五”计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已胜利结束 ③“一五”计划意在进一步调整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④“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所有制结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