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活动-爱心义卖》教学设计 课题 爱心义卖(1) 单元 主题活动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活动以“爱心义卖”活动为依托,结合现实素材,形成问题意识;通过挖掘和扩充货币知识中数学与文化、数学与学生、数学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互动,帮助学生自然地建立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建构基本的数学知识、形成相关的精神品质与数学素养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认识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 分,会进行人民币的换算。学习内容分析: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体验爱心义卖的全过程,形成对货币的量感,发展应用意识,在活动中积累使用货币的经验 重点 能够进行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掌握有关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难点 正确进行有关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学校要举办爱心义卖活动,用善款购买一些文体用品送给敬老院。师: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参加义卖活动需要做哪些准备?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学生说一说找到的数学问题。 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讲授新课 任务一:认识人民币。课件出示: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师:你认为在义卖活动中怎样付钱呢?课件展示:师:如果给这些钱分类,你会怎样分?师:还可以怎样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可以分成三大类:师:人民币上有数,这些数字表示什么?师: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教师随机点名汇报。师:再仔细观察人民币上还有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人民币上有国徽,我们要爱护人民币。我还发现人民币上有中国大写数字壹、贰、伍、拾、佰等。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在义卖活动中,我们要准备零钱,方便找零。那你知道1元可以换多少角?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 师:还有不同的换法吗?师:1角可以换多少分?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 师:20元可以怎样换?有几种不同的换法?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人民币兑换,想一想?还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生:首先要认识人民币,分清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生:义卖开始前,先准备好义卖的物品,再给物品定价,定价要合理。生:购物前要有计划,先做好预算,了解付钱、找零的方法。生:还要学习介绍和推销的方法。生:义卖结束后,将义卖的收入汇总起来,看看买哪些文体用品送给老人比较合适。生:还可以查阅资料,了解货币的由来等知识。生:需要认识人民币。生: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学生尝试说说。生:表示人民币面值的大小学生用教具摆一摆。然后说一说。生:一元可以换2张5角。学生教具摆一摆。生:20元可换2张10元。生:20元换20张1元。生:20元可换4张5元。生:20元可换1张10元和2张5元生:要挑选文具、图书等有价值的物品拿来义卖。生:要合理定价,还要做好记录。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这一学习过程理解知识,学会思考,懂得交流,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课堂练习 基础题:认一认,连一连。2.换一换。 习题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不仅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题:3.比一比。 拓展题 4.小丽拿着钱去买一件60元的棉衣,准备送给灾区的小朋友,可以怎样付钱? 1张50元 3张20元 6张10元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爱心义卖人民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