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爱心义卖》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爱心义卖》单元是第一学段“综合实践”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提出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了解货币的意义,具有勤俭节约的意识,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 《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 积极投入模拟购物活动,能清晰表达和交流信息,认识元、角、分,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会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合理使用人民币;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反思并述说购物的过程积累使用货币的经验;形成对货币多少的量感和初步的金融素养。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主题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了解货币的意义,具有勤俭节约的意识,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 (三)学生认知情况 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单元是学生首次接触有关“购物”的知识。认识人民币的基础是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活动,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学生都认识人民币,都有过买文具的经历,但对如何付钱、该找回多少钱缺少换算能力。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都有和家长一起购物的经历,但缺乏独立购物的实际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用微信、支付宝付款的方式居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作为从事新学习活动的“生长点”。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单元目标拟定 (一)教学目标 1.积极投入模拟购物活动,能清晰表达和交流信息,认识元、角、分,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会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合理使用人民币,形成对货币多少的量感和初步的金融素养。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反思并述说购物的过程,积累使用货币的经验。 4.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了解中国货币的历史知识,感悟货币的价值。 5.知道爱护人民币,形成乐于助人、尊老爱老的品质。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能结合生活经验,给不同的商品确定合理的价格。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记录、反思并述说筹备及购物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 (二)教学难点:能在换钱、付钱和找钱等操作过程中,合理使用人民币。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学生将在真实购物活动中,综合运用数学、语文等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积累使用人民币的经验,形成初步的量感和金融素养。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从具体编排来说: 1.创设真实情境,在真实的活动任务中认识人民币。 2.重视实践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 3.了解货币文化,培养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主题活动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综合与实践 爱心义卖 爱心义卖(1) 1 爱心义卖(2)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爱心义卖(1) 目标: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认识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 分,会进行人民币的换算。 任务一:认识人民币。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认识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