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33302

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共29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日期:2025-04-0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299232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2025,八年级,物理,人教,学年,牛顿
  • cover
(课件网)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分析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课前准备 学习目标 3.知道惯性的概念,会用惯性的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学习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内容和意义,惯性的概念。 学习难点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学习方法 :分组合作、交流,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相关准备:学生:木块、小车、毛巾、棉布、三块木板(表面光滑程度不同)、刻度尺、水、细线、小剪刀.。 教学内容 01 情境引入 02 互动新授 03 巩固拓展 04 课堂小结 点我喔 情境引入 投影图片;有趣的太空生活,“神舟十九号”飞船航天员在太 空舱中游走穿梭,就像鱼儿在水中游泳一样。(如图所示) 想一想 请学生尝试在教室内重现这一情景.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力和运动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吧! 互动新授 辨析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公元前384-公元前322 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施加力;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vs 伽利略:1564-164 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问题一 请大家利用桌上的木块、小车进行实验,并初步感知力与运动的关系:推木块,木块运动,撤去推力,木块停止运动;推小车,小车运动,撤去推力,小车逐渐停下来.大家初步感知并发表你的看法。 同学们的观察都很仔细,都能根据生活体验得出自己的看法, 以上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为代表,即“有力则动,无力则静”,他认为有力物体才会运动,无力物体不运动;一类是以近代物理学家伽利略的观点为代表,他认为小车或木块停下来的原因是受到阻力的作用.他们的观点似乎都有道理,到底谁的观点更准确些 我们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互动新授 问题二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师点拨: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应主要解决以下问题:如 何选择实验器材 是否需要测量物理量 若需要,用什么工具进行测量 怎样改 变阻力的大小 如何改变推力或拉力的大小;需要保持哪些量不变 各小组讨论, 并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派小组代表说明。 总结观点 探究观点1:亚里士多德的“有力则动,无力则静”。 (1)将同一个木块用三次大小不同的拉力在相同的木板(光滑)上拉动后,然后 用剪刀把细线剪断. (2)将同一个小车用三次大小不同的推力在相同的木板(粗糙)上推动后,再撤 去推力. 探究观点2:伽利略的“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作用”. 让小车从斜面滑下,逐渐减小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比较小 车运动路程的长短,并推理当平面没有阻力时小车的运动状况, 互动新授 同学们的设计都体现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经大家的讨论,最后归纳方案如: (1)将同一个木块或小车在同一木板上拉动或推动三次后,再撤去拉力或推力。 (2)将同一个木块或小车在同一斜面从同一高度释放滑下后,在三种不同粗糙程度的水平表面上滑行。 请大家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后进行操作,并将实验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各组派代表上台合作完成实验。 互动新授 互动新授 实验 过程1:在与斜面衔接的水平桌面上放一条毛巾,小车从斜面上某位置自由滑下,在毛巾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在小车停下的位置作标记,用刻度尺测量出距离,记录在表格中. 知识点一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互动新授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过程2:用棉布代替毛巾重复刚才的实验,小车从斜面上开始下滑的位置不变,小车在棉布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在小车停下的位置作标记,用刻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