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习目标 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分析水生嫂等妇女的形象。 贰 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体会小说诗化的特点。 叁 学习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奋起抗日的爱国热情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肆 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学习作品优美的语言。 壹 初步感知 这篇小说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初步感知 “在我看来,《荷花淀》则是一篇纯美小说,它的艺术中心在于创造一种独特的美 的意味。” ———郝宇民《名作欣赏》 任务情境 今天,我们将前往孙犁纪念馆,探寻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你看,高3.3米的孙犁汉白玉雕像呈坐姿,手捧书卷,静静守望着心爱的荷花。孙犁纪念馆内设有多个展厅。主办方邀请你担任“红色宣讲员”,请你为各大展厅写解说词吧! “我是红色宣讲员” 主题活动 解说《荷花淀》 解说“人物美” 解说“情感美” 解说“乡土美” 解说这篇“纯美”小说美在何处? 解说《荷花淀》 展厅任务一 孙犁纪念馆 走进孙犁纪念馆主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他的传世名作《荷花淀》为背景的一面背景墙。你作为红色宣讲员,该如何向游客讲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的故事?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笔调婉约而流畅,风格秀雅隽永。感情的抒发和人物感情的叙写,都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地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被称为“诗体小说”。这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 “荷花淀派”(也称“白洋淀派”) 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创作背景 1936年孙犁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1937年,日寇的铁蹄踏进这一地区,他切身体验到了这里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在抗日的旗帜下,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各个村庄的青年农民都自愿地奔赴抗日前线。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基于这种心理,1945年他写成了《荷花淀》这篇著名的小说。 解题: “荷花淀”就是现在河北省白洋淀的一部分,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以“荷花淀”为题,点明了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给人以诗情画意的联想。 请自读课文,并试着拟写小标题。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夫妻话别 (1—31) 探夫遇敌 (32—61) 助夫杀敌 (62—85) 找出小说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主线 副线 地区队伍的行动 双线 交织 明暗线呼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情节更为集中紧凑;丰富小说的内容,使人物形象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