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37317

第10讲四步读文法助力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同步学案

日期:2025-04-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5次 大小:2726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六,同步,诵读,古诗词,课外,单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步读文法助力文言文阅读 第10讲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中考考什么 考点 本课重点考查内容 修辞手法 I.互文:《泊秦淮》首句以互文手法勾勒出秦淮河的水色夜景。2.拟人:《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放”“拦”两个词语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地写出山山相连的理趣, 写作手法 1,以声衬静:《约客》中以雨声、蛙声写夏夜的静谧,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2.借古讽今:《贾生)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炼字 《约客》中“敲”字生动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约客不来的帐惘无奈之情和蔽棋自遺的寂寞孤独之感。 比较鉴赏 古诗词曲鉴赏在考查课内外比较时,主要从主题、体栽、作者、写法等方面进行比较。本课诗歌主题有:咏史怀古:《泊秦淮》《贾生》。本课诗歌体栽主要是:七绝:《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约客》。 一、 泊秦淮 课内检测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而此诗第一句却不同凡响,试分析这句诗好在哪里。 答: 2.诗人由所见所闻,生发了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 课外迁移 同主题 咏史怀古 江令宅”[唐]刘禹锡南朝词臣北朝客四,归来唯见秦淮碧。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注释]①江令宅:陈代的亡国宰相江总的家宅。②南朝词臣北朝客:隋文帝开皇九年灭陈,江总入隋,拜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1.影视中常借“叠印”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回忆、想象等,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说说诗人站在秦淮河边时,应用哪两幅叠印画面来表现其所思所想。(2分)知识链接:叠印镜头是一种具有复合内容的画面,它可以使观众同时看到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画面内容一般用来表现人物的回忆、想象、思索和梦幻。有时也借此交代时间的流逝和各种纷繁现象。答: 2.池台依旧、竹树森然,面对此景,诗人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2分)答: 对接教材3.“以小见大”是诗歌常用手法,往往能使诗歌意蕴无穷。请品读本诗与《泊秦淮》.说说你从“小”中见到了怎样的“大” 答: 诗歌助读 第一步观察标题,分析信息。诗人写作的对象是江令宅。第二步了解作者.明确背景。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由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经金陵,写下此诗,第三步品读诗歌,赏析内容。前两句写诗人回到江总的故居,只见秦淮河水依然碧绿如昔。后两句描绘了江总故居的具体采象,暗含了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第四步掌握方法,突破考点。1题:画面描述:惜助知识链接,理解“叠印”手法一抓住题干关键词“秦淮河边”,定位至诗歌第二句一分析诗句大意,发挥想象,描述画面。2题;主旨情感:分析诗歌内容一结合背景及注释分析诗人情感。3题:写作手法;找出诗中具体描写的景或人一分析诗人描写景物(小)的目的(大)。 二、贾生 课内检测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宝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诗中一“求"一“访”,一“不问"一“问”,将其讽刺意昧烘托到极点,请你结合诗歌具体阐明。 答: 2.这首诗运用怎样的手法抒发诗人的人生感慨 请简要说明。 答: 课外迁移 同主题 咏史怀古 贾生[北宋]王安石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所论多感概,自信肯依违。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应须蹈”东海,不但⑧涕沾衣。[注释]①作:此处指死者复生。②蹈:踏入。③不但:不仅。1.校园话剧节举办在即,同学们准备将《贾生》改编成话剧,作为编剧,你认为剧中主人公贾生应是怎样的形象 (2分)答: 2.排练过程中,饰演贾生的同学对“应须蹈东海,不但涕沾衣”中贾生的情态把握不到位,请你向他解释,帮助其理解。(2分)答: 对接教材3.李商隐的《贾生》与本诗都写了贾生这一青年才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