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特有的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借助课后提示,讲一讲造车和造船的故事。 思维能力:感受黄帝的品质,能就自己觉得黄帝聪慧、善良、细心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审美创造: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黄帝的品质,感受黄帝的发明和创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善。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要引领学生体会黄帝的形象,能根据提示“黄帝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有条理地讲述故事,感受我国古代人民非凡的创造力,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欲望。 关注生字:此课要会写的8个字中,“传、理、段”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宽窄、高低关系。“段”左右基本等宽,其他字是左窄右宽。注意“段”字右边“殳”字上面部分不能写成“几”。“帝、忽”是上下结构,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关系,各部分要观察清楚。注意“帝”字上面部分不能写成“立”。“忽”字上面部分“勿”不能写成“匆”。“启、通”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左上包围的“启”,撇要舒展,左下包围的“通”,捺要舒展。“由”是独体字。 关注词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通过近义词理解“忽然、便利”,借助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首领、启发、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帝、创”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会写“帝、传”等8个字,会写“传说、首领”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 3.能借助课后提示,讲一讲黄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重难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帝、创”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会写“帝、传”等4个字,会写“传说、首领”等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 3.能借助课后提示,讲一讲黄帝造车的故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 预设:《盘古开天辟地》《炎帝种庄稼》《尧帝凿井》。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黄帝的传说》。 教师板书课文题目:黄帝的传说。学生齐读课文题目。(板书:黄帝的传说) 3.人物介绍。 4.理解题目:你知道题目《黄帝的传说》中的传说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传说就是一代代人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 设计意图:一组神话故事的图片能唤醒学生对神话的认知,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介绍黄帝,让学生对人物有进一步了解,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课后的生字。2.学习字词。 (1)以“开火车”的形式拼读生字,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学认字。男、女生赛读;小组读。 3.教师指导辨析多音字“待”的读音。 4.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仓+刂=创;户+口=启;刀+口=召;扌+安=按;木+才=材;亻+共=供。 (2)换一换:没-氵+讠=设;堆-土+扌=推。 5.感知整体:默读课文,说一说,黄帝带领人们发明了哪些东西,发明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12) 预设:车、船。(板书:造车 造船 水陆交通发展,改善人们生活)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后,将此课的生字按课文顺序进行集中认读,并交流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会认字才能通读课文,为接下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聚焦“造车” 自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黄帝为什么要造车 是受到了什么启发 1.黄帝为什么要造车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交流语句。 2.句式训练: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如果……就……”造句。 3.再读课文第2—4自然段,了解黄帝造车的故事。 (1)借助下面的提示,讲一讲黄帝造车的故事。(课后第二题) (2)同桌两人合作讲故事,一人问一人答,再用完整的话有条理地讲述黄帝造车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受那时候人们的艰辛,明白黄帝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