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0927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习题课件(8份打包)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72658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国家,8份,课件,习题,发展
    (课件网)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李时珍 徐光启 工艺百科全书 嘉峪关 军事防御 故宫 知行合一 君主专制 曹雪芹 长生殿 【家国情怀】 长城精神 长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物 质奇观和精神财富。长城最初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军事工程,现在 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被赋予 了“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 族精神,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的深刻内涵。 【史料实证】 史料一 (秦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①却匈奴七百 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贾谊《过秦论》 史料二 ②明长城沿线驻军的营堡,既是军队驻扎的地方, 有校场和军营;又是随军家属生活的地方,有学校和庙宇;还是 明政府与蒙古各部落之间互市的场所,有蒙汉商人与逆旅…… ③清朝版图包括原来的明朝、蒙古、女真等地,尽管长城仍作为 一道界线,但在一个政权统治之下,这条界线不断被突破,直至 最后消失。界线消失了,长城却留了下来,逐渐成为遗迹。 ———摘编自许宏等《考古中国:15 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 项目 时间 解读 关键信息① 秦朝 抵御(防范)匈奴入侵 关键信息② 明朝 关键信息③ 清朝及以后 军事对抗防线作用逐渐消失,逐渐成为 遗迹 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长城的功能价 值发生的变化。(根据相关示例,完成下面的表格) 兼具军事、文化、经济等属性 知识点一 科技名著 1.他在天文、水利、数学、军事等方面都颇有造诣,尤其在农 业科技方面用力最勤,先后撰写了《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 《种棉花法》等十余种农书,还创作了一部集大成的农学著作。 据此可知,这位科学家是( ) C A.贾思勰 B.王祯 C.徐光启 D.沈括 2.有学者指出:“在一部书中讨论了中国技术的几乎所有部 门,没有任何其他著作可与其相比。不但它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就是在 17 世纪以前也没有任何可与之相比的欧洲著作。”材料评 述的是( ) C A.《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知识点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3.我国古代建有一项宏伟的工程,它蜿蜒于高山、深谷之中, 最初的定位与作用以军事防御为主,后来逐渐成为各民族交往交 流交融的纽带。这项工程是( ) C A.都江堰 B.大运河 C.明长城 D.北京城 知识点三 明清的思想家 4.在中国封建社会,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来拯救众 生。明末清初,有人对皇帝制度进行了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 下“荼毒者”“敲剥者”“大害者”,他是(  ) C A.王守仁 B.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夫之 知识点四 小说和戏曲 5.乾隆年间,汪中主张给予未成婚而守节的女子改嫁自由,纪 昀反对以严苛态度处理妇女和家庭问题,曹雪芹通过《红楼梦》 ) B 讴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这说明当时( 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封建道德礼教受到冲击 C.市民文化广受欢迎 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能力提升】 1.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录了各种药材的名称、产地、 形态、采集方法、性味和功用等。全书纲目清楚,博而不繁,详 ) 而有要。这表现了李时珍( A.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C.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 B.突破传统的创新精神 D.勇于创造的实践精神 A 2.(跨学科·物理)明代出版的《天工开物》蕴含了祖先的劳动智 慧。如图所示为“牛转翻车”,它利用畜力转动不同半径的齿轮 来改变水车的转速,将水运送到高处。关于《天工开物》,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牛转翻车 现代齿轮 A.这是一部综合性的科技名著 B.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C.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D.介绍了许多西方的科学知识 答案: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