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1405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验卷(附答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1075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2025,测验,发展,巩固,国家,封建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三) (45分钟完卷,满分100分) 班别: 姓名: 座号: 评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明朝思想家李贽说:“我太祖高皇帝盖千万古之一帝也。”“太祖高皇帝”的功绩有( ) A.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B.发动兵变,强化中央集权 C.建立明朝,全面改革官制 D.统一全国,开创科举取士 2.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内容是( ) A.开创科举制度 B.设御史台 C.设立“三司” D.设置通判 3.据统计,洪武十七年9月14日到21日,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的事务达424件,平均每天要处理的公文达207份。造成朱元璋政务繁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朝统治腐败 B.农民起义爆发 C.锦衣卫的设立 D.丞相制度废除 4.明朝学者宋濂曾形容八股选出的某些人才,“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这反映了明朝科举制度( ) A.八股取上,培养人才 B.加强创新,独立思考 C.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D.利于读书,繁荣文化 5.郑和,这位航海史上的先驱,以智慧为舵、意志作桨,扬起和平的风帆,创造了世界航海业发展的里程碑。材料说明郑和下西洋( ) A.打击了倭寇侵略行为 B.推动了人类航海业发展 C.开拓了明朝领土范围 D.宣扬了大明王朝的国威 6.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西北地区遭受侵略 D.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7.“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当年的一首《七子之歌·澳门》唱出澳门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心愿。历史上,我国澳门的居住权曾被哪国殖民者攫取( ) A.英国 B.美国 C.葡萄牙 D.荷兰 8.他在天文、历算、数学、军事等方面都颇有造诣,尤其在农业科技方面用力最勤,先后撰写了《甘薯疏》 《芜菁疏》 《吉贝疏》 《种棉花法》等十余种农书,还创作了一部集大成的农学著作。据此可知,这位科学家是( ) A.贾思勰 B.王祯 C.徐光启 D.沈括 9.“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北京故宫 D.明长城 10.明代的小说,创作语言更加通俗易懂,朝着俚语通俗化方向发展,有很强的表现力,白话口语、谚语、歇后语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古典小说出现黄金时期 B.市民阶层的文化取向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力下降 D.文言文被白话文取代 11.明朝中后期,皇帝疏于朝政,大臣结党营私,官吏贪赃枉法,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 ) A.社会经济明显发展 B.政治清明 C.百姓富裕 D.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12.明末,陕北连年大旱。崇祯元年,延安府“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百姓食尽蓬草;十 月,再剥树皮:年终,剥光树皮,不得已吃山中石,而地方官员仍然催租索赋,农民遂纷纷起义。由此可见,李自成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繁影响生产 B.政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 C.农民反抗意识逐渐觉醒 D.外族入侵民族危机加重 13.清代大诗人吴伟业在《圆圆曲》中写道:“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该诗与清军入关的哪一决定性战役有关( ) A.山海关之战 B.郾城大捷 C.淝水之战 D.台州九捷 1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684年,清政府为了对台湾实施有效管辖设置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B.台湾府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15.1653年,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1713年,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