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章末复习提升 经纬网的判读 (2023山东东营)读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2)题: (1)甲地经纬度是( ) A.(40°N,60°E) B.(40°S,60°E) C.(40°S,60°W) D.(40°N,60°W) (2)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所在纬线最长 B.乙地位于丙地西北方 C.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 D.丁地位于低纬度地区 [变式练1]地球的最南端,有一个神秘的区域,被称为“白色荒漠”。读南极点周边区域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乙地的经纬度( ) A.(66.5°S,30°W) B.(66.5°S,30°E) C.(66.5°N,30°W) D.(66.5°N,30°E) (2)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所在纬线最短 B.乙地位于丙地西北方 C.丙地位于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上 D.丁地位于中纬度地区 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 项目 地球自转 绕转中心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从南北极上空看:北逆南顺)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地理意义 ①昼夜更替(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②时间差异(东早西晚:由于经度不同)。③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寒假,北京市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在校园内给老师拍摄的三张从清晨到正午的背影照片(教师面朝南,拍摄者在北),拍摄时双方站立位置不变。据此回答(1)~(2)题: ① ② ③ (1)下列关于教师影子变化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图拍摄时间晚于③图 B.②图可能是正午拍摄的 C.①图中影子朝向西南方 D.下午的影子会逐渐变短 (2)一天内影子长短的变化,说明了(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是球体 D.地球和太阳距离的变化 [变式练2]2023年是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据此回答(1)~(2)题: (1)据航天员介绍,空间站每90分钟经历一次日出日落,而地球上需要一天,这是由于空间站绕地球周期和地球( ) A.自转方向不同 B.自转周期不同 C.公转方向不同 D.公转周期不同 (2)从航天员拍摄的地球视频中可以看见( ) A.地球的地轴和南北两极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表面经纬线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 点的位置 昼夜长短 A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B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C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D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安徽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捕影”活动。图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为学生绘制的学校停车场遮阳图(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回答(1)~(2)题: 图1 图2 (1)该地夏至日当天,地球公转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二分二至日中,正午停车场遮阳面积最大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变式练3]2023年12月21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完成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修复试验等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太阳翼采用双轴控制,太阳能帆板能以最佳角度面向太阳,收集能量。图1为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照示意图,图2示意天和核心舱与太阳翼。据此回答(1)~(2)题: 图1 图2 (1)出舱活动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 (2)出舱活动当天,北半球( ) ①昼长夜短 ②昼短夜长 ③昼夜等长 ④有极昼现象 ⑤有极夜现象 A.①④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项目式学习)感知时间差异 [活动目标]认识时差的存在及时差对国际交往的影响,提出解决时差影响的方案,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 [项目背景]为了进一步探究时差,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次以“探究时差对国际交往的影响”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任务一 认识时差 (1)地球是一个 (透明或不透明)的球体,太阳照亮的半球是 (白天或黑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