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3903

2.1.1 共价键 教学课件(共35张PPT)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教学

日期:2025-04-05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626333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1.1,必修,选择性,2019,科版,高中
  • cover
(课件网) 2.1.1 共价键 核心素养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学生能从宏观上观察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现象,联系到微观层面共价键的形成与结构。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不同原子形成共价键的能力和方式,理解共价键的特征对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构建共价键的 σ 键和 π 键模型,利用模型解释分子的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等问题,如解释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包含一个 σ 键和一个 π 键,π 键易断裂使得乙烯比乙烷更活泼,能发生加成反应。能根据给定的信息,判断物质中存在的共价键类型,运用模型预测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在学习共价键知识时,尊重实验事实和数据,不主观臆断。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包括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共用电子对的形成,能够用电子式、结构式准确表示共价键的形成。 2.掌握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这两个特征。理解饱和性由成键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决定,方向性与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和最大重叠原理相关。 3. 区分共价键的类型,如 σ 键和 π 键。了解它们的形成方式、特点及在分子中的存在情况,能够判断常见分子中 σ 键和 π 键的个数。 学习难点 1.从原子轨道的角度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尤其是不同类型原子轨道(如 s 轨道、p 轨道等)的重叠方式和形成的共价键特点。 2.理解共价键的方向性对分子空间构型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共价键的特征判断分子的空间结构。 3.准确判断复杂分子中存在的共价键类型和个数,以及分析共价键与分子性质之间的关系。 新课导入 夏天,人们常给露在外面的皮肤涂抹防晒霜,以防止晒伤。防晒霜之所以能有效地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其原因之一是防晒霜的有效成分的分子中有π键,π键的电子在吸收紫外线后被激发,从而能阻挡部分紫外线。那么,π键是怎么样形成的呢? 共价键的形成与特征 PART 01 回顾 离子键 化学键 共价键 只存在于 离子化合物 极性键 非极性键 共价化合物 存在于 存在于 存在于 存在于 非金属单质 存在于 通常存在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 通常存在于同种元素的原子间 1.共价键的形成 现以氢分子的形成为例研究共价键的形成。根据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理论,基态氢原子核外的一个电子处于1s轨道上。 相互靠拢 当两个氢原子相距很远时,他们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体系能量等于两个原子的能量之和。 当两原子逐渐接近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电子在核间区域出现的概率增大,原子核对两个电子都产生吸引作用,体系能量逐渐下降。 1.共价键的形成 氢分子形成过程中体系能量的变化 当氢原子互相接近达到最大限度(0.074nm),轨道重叠达到最大限度,形成稳定氢分子,此时体系中能量最低。 核间距进一步减小时,两原子间的斥力使体系的能量升高,这种排斥作用又将氢原子推回到平衡位置。 ↑ ↓ H H 形成氢分子的共价键(H-H) 共用电子对 两个氢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以自旋状态不同的方式 1.共价键的形成 本质:高概率地出现在两个原子核之间的电子与两个原子核之间的电性作用。 成键粒子:电负性相同或差值小的非金属原子之间或个别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之间(AlCl3、FeCl3、BeCl2等)。 表示方法:(H2、HCl、CO2、N2的电子式、结构式如何书写?) (1)用一条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所形成的共价键,如H—H。 (2)用“ = ”表示原子间共用两对电子所形成的共价键,如C=C。 (3)用“ ≡ ”表示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所形成的共价键,如C≡C。 2.共价键的特征 (1)饱和性 O=O H-O-H O=C=O 每个原子所能提供的未成对电子的数目是一定的,因此在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中,一个原子中的一个未成对电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