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时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一箪食(dān)苟得(gǒu)所恶(wù) B.蹴尔(cù)弗得(fé)富贵不能淫(yín) C.一豆羹(gēng)不辟(bì)贫贱不能移(jiān) D.不屑(xiāo)得兼(jiān)威武不能屈(qū) 2.某同学在“致敬·英雄”作文中写了下面这些句子,把这些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民族记忆,是建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精神支撑,是激励中华民族承前启后、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 ②学习英雄,崇尚英雄,争当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③当前,我们更要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挖英雄文化,不断拓宽英雄内涵,丰富英雄精神,让英雄精神和红色基因永不褪色、代代相传。 ④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形成了“长征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它们是国家观、义利观和生死观的集中再现。 ⑤学习英雄,争做英雄,就要守护好英雄精神。 A.②⑤④①③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③⑤ D.③④①⑤② 3.下列语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共建绿色家园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②我们深刻认识到,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不能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这就需要从源头治理扬州的山水,为了保护扬州的“绿肺”,③瘦西湖管理局已于去年底提交了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方案。④作为中学生,我们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绿色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生活常理类比“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第2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的道理。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5.下列对各句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判断句) B.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倒装句) C.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反问句) D.乡为身死而不受(省略句) 6.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孔子,被世人尊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孟子,被誉为“亚圣”。 他们是儒家的奠基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缔造者,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 出了不朽的贡献。为加深对他们的了解,九年级(1)班拟组织“孔孟之道”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7.为强调主题,营造声势,请你在黑板上写出一条宣传标语。 8.“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 的传统观念。你知道“四书”“五经”分别包含哪些书籍吗? “四书”: ———五经”: 9.作为民族之魂,孔孟思想在今天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影响着我们的思想 和生活。下面两句话分别选自《论语》和《孟子》,请你任选一句,谈谈感想。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0.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 , , ———。 (2)在文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 , , , ———。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 ; , ———。 (4)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 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