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新课 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常常借古人的话来告该臣下,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比喻君主与百姓之间的关系。他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共身,犹割胫(jing)以啖(dàn)腹,腹饱而身毙。”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他又是如何开创宏基伟业的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等基本史实,分析唐太宗、武则天的执政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能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治国的具体措施,并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家国情怀) 一、唐朝的建立 1.建立 时 间: 建立者: 都 城: 年 号: 武德 618年 李渊(唐高祖) 长安(今西安) 阅读课本,概括唐朝建立过程。 隋末农民起义 山西起兵 南下关中 一、唐朝的建立 1.建立 随后,李渊在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的协助下,逐个消灭了隋末以来割据各方的群雄,基本统一了全国。在此期间,李世民军功最大。 唐朝统一 唐初局势 一、唐朝的建立 2.玄武门之变 李建成 李元吉 李渊 李世民 杀 杀 囚 玄武门之变 626年农历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部下埋伏于玄武门,射杀太子和齐王,逼迫李渊退位,后登基称帝,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626-649) (年号) (庙号)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阅读材料,材料中体现出唐太宗的哪些治国理念? 材料一: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 ———《贞观政要》 ①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 材料二:太宗问魏徵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贞观政要》 ②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魏征死后,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朕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任贤》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阅读材料,材料中体现出唐太宗的哪些治国理念? 材料三:“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③戒奢从简,以民为本 材料四:唐太宗的大臣和将领,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以前是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他曾说:“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④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杜如晦 (585-630) 房玄龄 (579-648) “房谋杜断” 二、“贞观之治” 2.唐太宗治国措施 (1)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工程 营造 司法 刑狱 兵籍 军令 祭祀 教育 户籍 赋税 铨选 考核 执行诏令 审核诏令 草拟诏令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隋:确立三省六部制 分工明确 提高效率 二、“贞观之治” 2.唐太宗治国措施 (1)政治上:②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科目。 “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 ———唐太宗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 赵嘏《残句》 二、“贞观之治” 2.唐太宗治国措施 (1)政治上:③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材料 《唐律疏议》 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 几乎达到了集权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贞观六年(632年),死刑犯增至二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