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4428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课件)(共25张PPT+视频)——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444016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教学课件,视频,七年级,2024,统编,历史
  • cover
(课件网) 导入新课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明清时期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 (2)通过设疑讨论、分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 (3)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一)明朝发展农业的举措 洪武丈量鱼鳞图 明太祖鉴于不少地方有土地兼并、隐匿现象,下令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土地清册。因册中画有每块土地的方圆四至,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图册”。 “民富则亲,民贫则离;民之贫富,国家休戚系焉” ———明太祖朱元璋 1.明太祖允许民众开垦各地荒闲的田地,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 2.明朝还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屯田,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明朝对全国土地进行核查,编制土地文册,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二)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表现 “水利一兴,田苗不忧旱涝,岁必有秋,其利无穷”,于是康熙十六年命靳辅为河道总督,督修黄、淮和运河。 ———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清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 2.在兴修水利方面,清政府对黄河、淮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组织人力修建堤坝、渠堰、海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二)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表现 3.明朝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清朝继续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4.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三)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推动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3)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乾隆年间《万国来朝图》局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一)手工业 1.明代:涌现出一批手工业生产基地。松江是棉纺织业中心,苏州是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制瓷中心。 明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料局部 明代青花扁壶 P118相关史事: 明清时期的制瓷中心为江西景德镇,它的制瓷技术达到了我国古代传统制瓷业的巅峰。明清时期都在这里设置官窑,规模宏大,工人众多,制作工序细致复杂。景德镇的民密也很发达,从事制瓷生产的民众数以万计。景德镇的瓷器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成为重要的外贸商品。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一)手工业 2.清代: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行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清紫色云龙杂宝纹妆花绸单蟒袍—云锦 (江宁织造博物馆藏) 清雍正·墨彩山水盒(广东省博物馆) 清·珐琅彩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一)手工业 3.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吴江盛泽镇“以棉绫为业,商贾贩缯(丝织品),远近幅集(聚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