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新课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及其影响,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历史解释) (2)通过《流民图》、广州十三行等图文史料,了解清朝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和闭关政策,分析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到开放有利于社会经济繁荣发展,闭关自守必然导致落后。(家国情怀) 一、军机处的设立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一)背景 清初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 议政王大臣会议 ▲ 康熙时设立南书房 ▲ 皇太极 康熙帝 雍正帝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 乾隆帝 乾隆时撤销 议政王大臣会议 ▲ 皇权不断加强 一旦决策皇帝也不能改变。 乾隆时将其撤销 。 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 一、军机处的设立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二)军机处的设立 设立: 成员: 地位: 雍正时,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政务,后改名军机处 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 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 一、军机处的设立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二)军机处的设立 军机处有何特点? 材料一:军机处内部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军机处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军机处有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外人不能窥视其活动及文件等。即便是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准出入军机处。 材料二: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檐曝杂记》 【简】陈设简单,人员精少 【速】办事效率高 【密】高度机密 皇帝寝宫:养心殿 军机处 一、军机处的设立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二)军机处的设立 军机处有何影响?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秦朝 坐而论道 宋朝 站立议政 清朝 跪受笔录 影响: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一、军机处的设立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三)奏折制度 概念: 部分官员向皇帝秘密呈送报告,经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形成了奏折制度。 奏折制度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作用: 材料:乾隆时期,奏折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各地官员均获得奏折言事的权力,奏折言事的范围则扩展到人口、粮食收成、逃犯、洋盗缉查、每月粮价波动等情况。有关军情和紧急事务的奏折必须使用驿递,该用不用,不该用而用,都会受到申斥或处分。随着奏折数量增加和作用提升,乾隆帝严令除军机处应奏事件仍旧交奏事太监呈进外,其余一切奏折均由奏事官员转交,大臣官员不得与太监交谈,违者从重治罪。乾隆帝还规定了奏事处人员定期更换制度,以防范任职时间过长可能带来的弊端 ———摘编自傅礼白《康雍乾时期的奏折制度》 乾隆御批奏折(局部)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一)文字狱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一)文字狱 目的: 含义: 特点: 思想文化领域严密控制士人(直接目的) 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根本目的)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这种做法称“ 文字狱 ”。 规模大,次数多,远超前代 乾隆皇帝更加过分,冤案累累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写“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