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6462

3.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第2课时)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课件+分层训练含解析)

日期:2025-04-0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16037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调节,选择性,训练,分层,课件,必修
    (课件网)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第2课时) 第3章 体液调节 *注:这是指一个体重为70kg的成年人在25℃、活动量不大,以及中等饮食程度的情况下。 水 1200 饮水 1000 食物 300 代谢 1500 肾(尿液) 500 皮肤(汗液) 400 肺(呼吸) 100 大肠(粪便) 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 【提醒】肾排尿是人体排水的最主要途径。机体能够通过调节排尿量,使水的排出量与摄入量相适应,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 【合作探究】(P60“图3 -10”)分析下面人体泌尿系统结构模式图,理解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原理。 1.在图中横线上填上对应的名称。 2.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血浆形成尿液的过程。 3.抗利尿激素作用于图中的部位是[ ]_____和[ ]_____。 4.细胞外液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请在下图中标出曲线的含义,三者关系如图所示: 提示:①肾 ③膀胱 ④肾小球 ⑥肾小管 ⑦集合管 提示:④→⑤→⑥→⑦ 提示:⑥ 肾小管  ⑦ 集合管 提示:①尿量 ②抗利尿激素 2.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 垂体 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 补充水分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重吸收水分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 (+) 刺激 (-) 释放 尿量 减少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提醒】产生渴觉不属于反射,产生渴觉并主动饮水才属于反射。 2.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简述神经调节具体过程 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_兴奋→神经→_____ →产生渴觉→神经→主动饮水(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渴觉中枢 ②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_兴奋→神经→_____ →神经→效应器_____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调节中枢 垂体(后叶) 简述体液调节具体过程 _____释放后随_____运输→作用于_____→促进_____ _____→尿量_____。 抗利尿激素 体液 肾小管和集合管 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减少 肾小管和 【提醒】神经-体液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 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刺激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抑制 促进 释放 抑制 大脑皮层 产生渴感 主动饮水补充水分 抗利尿激素 垂体 尿量减少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总结】下丘脑在水平衡调节中的作用 ①感受刺激、产生兴奋:渗透压感受器; ②传导兴奋:传导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功能: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功能: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 如下图所示,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分泌的9肽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叶后释放出来。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要注意的是:神经垂体只有储存、释放抗利尿激素的功能,没有分泌的功能;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的是下丘脑。 【拓展】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释放及作用机理 对点练习:(不定项)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可引起抗利尿激素(ADH)增加,ADH与集合管上皮细胞的受体X结合后,经一系列信号转导可致管腔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增加,促进对水的重吸收,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水通道蛋白的小泡可与管腔膜发生可逆性结合 B. ATP降解产生的能量沿cAMP→蛋白激酶→磷酸蛋白进行传递 C. 水通道蛋白以囊泡形式被转运至管腔膜,以便加快对水的重吸收 D. 水分子采用相同的跨膜运输方式穿过管腔膜和基侧膜 【解析】ADH与膜上受体X结合后可以促进ATP的水解,产生cAMP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