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6480

5.1 植物生长素(第1课时)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课件+分层训练含解析)

日期:2025-04-02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33525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训练,分层,课件,2019,选择性
    (课件网)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第1课时)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问题探讨 3.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 图中是一株放在窗台上久不移动的盆栽植物。 1.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 2.可能是哪种环境因素刺激引发了这株植物的形态改变?植株对这种刺激的反应有什么适应意义 提示:弯向窗外生长 提示: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有阳光处生长。这样,可以使植株获 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提示:弯曲生长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位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作向光性 【合作探究】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的分析:请分析下列组别的自变量和实验结论,并完善表格。 组别 自变量 结论 ①和② _____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_____有关 ①和③ _____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_____有关 ①和④ _____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_____无关 胚芽鞘尖端的有无 胚芽鞘尖端是否遮光 胚芽鞘尖端下部是否遮光 尖端的存在 尖端受单侧光刺激 尖端下部是否受光刺激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达尔文的实验 【达尔文推测】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性弯曲。 【提问】若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如何验证?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詹森的实验 【提问】胚芽鞘顶端产生的“影响”能传到下部,那么它为什么能使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如何设计实验? 【进一步思考】拜尔的实验为什么在暗处进行? 提示:排除光照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提示】①与詹森的实验相比,拜尔实验中没有使用“琼脂、云母”等材料,也排除了材料本身可能的影响,实验结论的说服力更强。 ②黑暗中,胚芽鞘发生弯曲,这也说明了单侧光不是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根本原因,而“影响”的分布不均匀才是根本原因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拜尔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导致弯曲生长。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汉水丑生侯伟作品 汉水丑生侯伟作品 【思考】温特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生长素时,有没有提取出这种物质?他是怎样作出这一假设的? 提示:没有。既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还需要一定的想象力。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温特的实验 实验组 对照组 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1946年,科学家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IAA。 【提醒】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体内具有与IAA相同效应的物质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它们都属于生长素。 【合作探究】达尔文的推测中遗留了三个问题,分别是:a.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产生了某种“影响”,这种“影响”是什么?b.这种“影响”能否向下传递?c.为什么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在达尔文实验的基础上科学家们继续进行了实验探索,请继续分析科学家的研究: 1.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了什么? 2.拜尔实验在黑暗中进行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该实验分析某种“影响”的产生是否需要光照? 3.拜尔实验的贡献是什么? 4.鲍森·詹森和拜尔的实验都是在有尖端的情况下植物出现了向光性,温特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排除了造成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是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而不是尖端本身。温特设计的实验自变量是什么?对照组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