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7018

6、老山界 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04-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16431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老山,课件,2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老山界 老山界 陆定一 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提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其中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山中最险的一座山,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 今天让我们学习第6课《老山界》,一起听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 导入新课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习目标 1、学习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3、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市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一、预学成果展示(师友展示) 作者简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历时一年,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行程二万五千里,胜利到达陕北,震惊中外。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就是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 一、预学成果展示———写作背景 攀谈 欺侮 呜咽 酣然入梦 峭壁 咀嚼 灌输 澎湃 骨碌 督促 苛捐杂税 不可捉摸 攀谈: 骨碌: 细切: 苛捐杂税: 酣然入梦: 一、预学成果展示———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提示:师友展示] 攀谈pān 欺侮wǔ 呜咽yè 酣然入梦hān 峭qiào 壁 咀嚼jǔ jué 灌输guàn 澎湃péng pài 骨碌gū lu 督促dū cù 苛捐杂税kē juān zá shuì 不可捉摸mō 攀谈:闲谈。 骨碌:滚动。 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捐,赋税。 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一、预学成果展示———读准字音,注意字行 [提示:师友展示] 整体感知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1、朗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并进行概括。 一、预学展示———整体感知 一、起因: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1)。 二、经过: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32段)。 三、结果:说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33段)。 三部分 提示:阅读课文,师友先自主探究,然后学友说给师傅听,师傅补充讲解,互助完善。 2、文章是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线索展开叙述的。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完成下列表格,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事情的经过。。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第一天 下午 山沟 红军战士 动身爬山 傍晚 (天色晚了) 瑶民家 瑶家大嫂 红军战士 攀谈,宣传红军策,使瑶民理解了红军。 天黑 黑夜 半夜 第二天 黎明以后  下午 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山脚下 红军战士 准备爬山 半山腰 红军战士 夜行军 山路上 红军战士 半夜露宿 雷公岩 红军战士、医务人员 翻越雷公岩、做鼓动工作。 山顶 红军战士 任务完成,征服老山界 下午、傍晚 山沟 山脚往上 山腰 上山路上 山顶 天黑 夜里、半夜 黎明 下午 与瑶民攀谈向前行动 登山 露宿冻醒 吃饭登山 休息下山 本文是以 变化和 转移为线索记叙完整事件的。 时间 地点 1.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