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7504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04-0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10093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四,2024-2025,哲学,必修,统编,政治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校高二学生在假期开展研学活动,到乡村进行社会调查,体验特色农业生产,深刻感受我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加深了对“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认识。研学实践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是因为(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是认识世界的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改革和开放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从实践看,新的改革总是伴随着新的开放、更深层次的开放。下列关于实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实践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实践来源于认识并反作用于认识 D.实践从认识中来最终还要回到认识中去 3.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成功着陆预定区域,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顺利完成。中国探月的这次任务,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采样等关键技术,为中国载人登月、月球科研站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技术进步不断刷新世界的规律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D.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 4.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认识是循环运动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球。在轨期间先后开展了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实验,为空间站长期稳定在轨运行积累了数据和经验。这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③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 ④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策部署,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这一决定( ) ①体现出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说明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证明了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圆圈式循环的过程 ④表明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5年春晚中,AI机器人“灵韵”表演传统非遗“转手绢”。起初它仅能机械重复预设动作,观众评价“僵硬无神”。研发团队带“灵韵”深入民间采风, 观察老艺人手腕的柔韧幅度、指尖的力度变化 ,并记录艺人表演时的情绪起伏与观众互动细节。随后,团队通过 数万次训练建立动作与情感的算法模型 ,优化程序参数。最终,“灵韵”的表演既精准还原传统韵味,又融入科技律动美感,被赞“形神兼备”。这一过程表明( ) ① 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类认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② 认识的发展需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③ 实践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唯一途径 ④ AI可通过自主实践超越人类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局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2024年,嫦娥六号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动态采样,历时52天带回月壤样本。科学家通过对样本的分析,首次发现月球深部存在大量橄榄石矿物,为揭示月壳形成机制和太阳系早期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这表明( ) ① 先进工具延伸人类认识能力,推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