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7854

九下24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174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九下,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
  • cover
九下24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瀚海”“辕门”等边塞特有词汇的意思,品析“卷”“掣”“空”等字的炼字艺术。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意象组合分析,理解边塞诗“奇景”与“真情”的融合特征。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诗歌以乐景写哀情的抒情艺术,尝试改写诗句进行创意表达。 文化传承与理解 探究盛唐边塞诗中“苦寒”与“豪情”并存的独特生命价值。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画面描述感受边塞风光的奇美。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赏析诗句,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 体会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惆怅之情。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初三了,今年的六月,我们也将跟这个学校,跟身边的同学说声再见,设想在离别之际,大家会怎样表达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呢? 古时候,诗人们用一首首送别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大家来回顾一下,都有哪些送别的诗句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看看边塞诗人岑参在苦寒的边疆送别友人时又是怎样表达的。 二、 初读解题,吟咏品味 1.学生自读,解决生字词障碍。 2.指明学生朗读,互相点评。 3.老师配乐范读。 三、指导学生,边读边译 4.指导学生从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方面,提高朗读的水平。 5.学生试读,把握感情基调。 四、赏析诗歌,想象画面 探究:分组讨论,你最喜欢文中哪一个句子?请想象画面,加以赏析。 按照下面的句式组织语言,进行交流: 我从文中 这句话中,看到了 的画面,感受到了 。 预设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 预设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诗人心想: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结束处留下了很大的思索空间: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诗人在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这里有悠悠不尽之情,形成了一个艺术空白,其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预设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预设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风掣红旗冻不翻”,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与“纷纷暮雪下辕门”这与句对比,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五、知人论世,体悟“愁”情 1.探究:诗歌中前一句经典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塞外的惊喜之情。而后一句经典名句“山回路转不见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