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复习: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知识体系构建 一、宏观把握:--对高中生进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政治和法治素养。 1.以党的领导(第一单元)、人民当家做主(第二单元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国家政府层面的政治民主和基层民主、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间接民主与直接民主等)、依法治国(第三单元)有机统一为主线,讲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明确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奠定学生政治立场与法治思维的基础。 2.突出政治主体,分类明确各主体的权力(权利)与职责、义务关系:我国的国家机关类-权力机关(各级人大)、行政机关(各级政府)、司法机关(审判机关--各级人民法院;法律监督机关--各级人民检察院)、国家监察机关(各级监察委)以及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包括民族自治地方、港澳特别行政区等);我国的政党类(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参政党:各民主党派),明确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组织(中组部、中宣部等)与各级组织(中共中央、省委、市委、县委、村支部等);其他个体类:公民、人大代表、民主党派成员、政协委员等;其他政治组织类:人民政协、村委会、居委会、共青团等。 3.一般意义上政治活动环节:选举、协商、决策、管理(执行)、监督;一般意义上政治主体(中国共产党、立法部门、政府等)的政治活动的要求:科学(执政、立法、决策)、民主(执政、立法、决策)、依法(执政、立法、决策)。依法治国的基本环节和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政府)、公正司法(司法机关)、全民守法。 二、中观视角:--中国共产党、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视角。 第一单元:本单元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阐述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如何成为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的(第1课: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什么能够成为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第2课: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不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实现和巩固党的全面领导的(第3课:实践逻辑)。也可以看做分别从“为什么”和“怎么做”的角度阐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单元:本单元紧密围绕“人民当家作主”,讲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第4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5课),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6课)。这些制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环节。 第三单元:本单元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展开阐述,在回顾我国法治建设成就、理解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明确在总目标统领下的重点任务,懂得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三、微观重点:--关注课本,强化重点,注意关键字词和典型事例,并以点带面、构建微观体系。 1.中国共产党先进性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根本立场、执政理念--P16-18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之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指导思想(P20-21)、思想路线(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P22)、共产党员的模仿先锋模范作用(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直接而具体的体现P23-24)(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3.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