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复习: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 知识体系构建 一、宏观把握:--增强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政治认同,培养运用所学观察、分析经济社会现象的科学精神。 1.一般经济学意义上的围绕“资源配置”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效率与公平、市场与政府、(总)供给与(总)需求、经济活动基本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投入与产出、收益与风险等关系,以及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等在内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等内容。 2.第一单元(第1-2课)主要讲述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制度环境与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从根本上影响着经济体制的性质、基本架构与运行方式,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最基本的原理。第二单元(第3-4课)主要讲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本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与现代化经济体系、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凸显经济发展是实现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发展。 二、中观视角:--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视域 第1课: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完善以及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第2课:坚持有效市场(主体、机制、体系、缺陷等)与有为政府(经济职能、作用、宏观调控等)有机结合,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3课: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这就需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还要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从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4课:坚持分配制度,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同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从而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微观重点:--关注课本,强化重点,注意关键字词和典型事例,并以点带面、构建微观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我国现阶段所有制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P3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P4)与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P5)的区别与联系 3.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P5)、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P4探究与分享)、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P10第一段和相关链接)的区别与联系 4.集体经济的产权改革(三权分置等)、基本经营制度、社会化服务体系等(P10-1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P7)。 5.坚持“两个毫不动摇”--P8-13 6.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P16相关链接 7.如何理解市场、供求和竞争的市场调节机制(市场调节的优势)?(P15探究与分享,P16第1-2段) 8.如何理解现代市场体系?(特征是什么、为什么建设、主要举措等,P18) 9.市场调节的缺陷的表现(不是万能的、具有局限性)及其危害。(P19-20) 1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P21-22) 11.如何理解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P23)? 12.如何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最常用经济手段?如何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P24 13.如何理解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P33第1-2段) 14.如何理解创新发展(目标、依据、要求)?如何认识科技、人才、教育、创新及其关系?P35 15.如何理解协调发展(目标、依据、要求)?要正确处理的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有哪些?P35 16.如何理解协调发展(目标、依据、要求)?P36 17.如何理解开放发展(目标、依据、要求)?P37 18.如何理解共享发展(目标、依据、要求)?如何准确理解其内涵的四个方面?P3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