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课时安排 3 内容 分析 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目”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作准备。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本次综合性学习就有“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这一目标,前面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学生已经对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这几个传统节日以及相关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次活动在前面基础上更进一步走进中华传统文化,去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中国优秀传统节日及节日习俗,增长知识,彰显文化,弘扬传统。 语言运用: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思维能力: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审美创造: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思政 元素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尊重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重点 难点 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目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3.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课前 准备 学生:收集至少一个中华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包括节日时间、习俗、传说等。 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帮助学生确定收集资料的途径。 2.帮助学生分好小组,确立并细化本组的活动任务。 3.帮助学生确定记录资料的方式。 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开展一次特别有意思的活动 ——— 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咱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可多啦,像春节,热热闹闹,大家一起贴春联、吃年夜饭;端午节,能看到精彩的赛龙舟,还能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中秋节,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这些节日都有着特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进这些传统节日,好好了解一下它们以及相关的习俗!(板书课题: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学生活动】 1. 倾听老师讲话,回忆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及相关场景。 2. 对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产生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熟悉的传统节日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引出课题,为后续教学活动做铺垫。 环节二:交流讨论,确定收集资料的途径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是围绕 “中华传统节日” 展开的,那我们该怎么开展这个活动呢?大家先别急,我们来看看课本第 36 页的插图和 “泡泡” 里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和 “泡泡”) 2. 大家仔细看插图,认真读 “泡泡” 里的话,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收集资料,又能了解到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启发学生思考) 3. 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指名学生反馈) 预设 1:看日历,能知道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时间。(板书:看日历 节日名称和时间) 预设 2:询问长辈,能听他们讲讲人们是怎么过传统节日的。(板书:询问长辈 人们如何过节) 预设 3:查询资料,能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板书:查资料 节日习俗) 4.除了这些方法,我们还有哪些途径可以查询资料呢?大家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组织小组讨论) 5.好啦,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指名学生反馈,随机板书) 设 1:可以去图书馆借阅介绍传统节日的图书。 预设 2:在书店找介绍传统节日的音像资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