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8294

18 童年的水墨画(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658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年的,水墨画,格式,教案
  • cover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8 童年的水墨画 课时安排 2 内容 分析 在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三首诗分别写了童年生活的那些场景。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画面,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课文所配的插图就是淡淡的水墨画,近处,三个小孩在江水中尽情嬉戏,水面上浪花四溅;远处,雨后的松树林雾气弥漫,若隐若现,向天边延伸,一眼望不到尽头,令人产生无限遐想。指导学生运用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在学习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时,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所列举的诗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理解体会。如“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一句,可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可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语言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思维能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审美创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思政 元素 通过学习诗歌,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重点 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 2.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课前 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卡。 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等11个生字;积累“水墨画、垂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3.理解《溪边》诗句中的内容,感受儿童诗的特点,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出题目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有关童年趣事的图片)看到这些图片,是不是一下子就想起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呀?童年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盒子,里面藏着许多有趣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歌,去感受不一样的童年快乐。(板书课题:童年的水墨画) 2. 我们先来看看课题中的这个 “墨” 字。大家齐读课题,然后仔细观察它的字形,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呢?(出示图片,启发学生猜想)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有创意!其实呀,“墨” 的本义是古人写字用的墨汁,它上面是 “黑”,下面是 “土”,因为墨是用木头燃烧后的灰烬制成的。现在,我们来写好这个 “墨” 字。(出示 “墨” 字图片,指导书写)大家注意,“墨” 上半部分笔画多,要写得紧凑些,“黑” 字的四点底要均匀铺开,这可是这个字最宽的部分哦,“土” 字要写得扁平,最后一横稍长。大家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写完后同桌之间互相评价修改。 3. 那什么是 “水墨画” 呢?(引导提问,出示 “水墨画” 图片)“水墨画” 是中国画的一种,是用水墨或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的绘画。了解了这些,我们对课题就有了更深的认识啦。 【学生活动】 1. 观察图片,回忆童年趣事。 2. 齐读课题,猜测 “墨” 字意思,练习书写并接受评价。 3. 观看图片,了解 “水墨画” 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兴趣,随题识字帮助学生理解课题,为学习诗歌做好铺垫。 环节二:初读全文,学习字词 【教师活动】 1.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课件上的初读要求来放声朗读课文。(出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童年的水墨画》和之前学过的儿童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说说这三首儿童诗有什么共同点。)大家开始吧!(巡视指导学生朗读) 2. (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大家都会读吗?先自己试着读一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