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蛙卖泥塘》 一、教学内容 《青蛙卖泥塘》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只不愿住在烂泥塘里的青蛙,很想卖掉烂泥塘,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的故事。在卖烂泥塘的过程中,他听从小动物们的意见不断改善烂泥塘的环境,把烂泥塘变成了“好地方”,最后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二、教学思路 本文教学中以“青蛙的想法和做法”为导读话题,引导学生走进故事,体会泥塘变美的过程,从而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在导读话题的引领下,立足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积累语言材料,并凭借语言符号展开想象,建立事物的表象,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意境,在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表达实践,促进语用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朗读、生活实际等方式,认识本文15个生字。借助以往的写字经验,正确、端正地书写“蛙、籽、破、搬、倒”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在童话故事的学习中懂得勤劳能改变生活的道理。感受童话的有趣,有兴趣学习童话。 4. 能根据图示支架,简短概括故事内容。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课文朗读、生活实际等方式,认识本文15个生字。借助以往的写字经验,正确、端正地书写“蛙、籽、破、搬、倒”等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难点:童话故事的学习中懂得勤劳能改变生活的道理。感受童话的有趣,有兴趣学习童话。能根据图示支架,简短概括故事内容。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五、教学策略 教法:听读 看图想象 随文识字 启发式教学 学法: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游戏活动 合作交流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回顾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青蛙卖泥塘) 2.导入:老师带来些词语,想要考一考大家,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 你们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没有? (生:第一个字都动词) 第二行和第三行有上不同? (中间加了个“了”字) 加了个“了”字又有什么变化呢? (“了”表示栽好了、种好了,完成了) 难度升级:你们能不能模仿第一行、二行、三行,自己说几个词? (第一行:动词在前面;第二行、第三行:两个字,加上“了”———砍树、砍了树)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表示动作的词放在前面,老师说前面,你们接后面:上山、爬山。加了“了”表示动作完成了。 (二)自由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青蛙他为什么要卖掉泥塘呢?他又是怎样吆喝的?开始读吧。 (提醒学生不齐读、自由读,自己读自己的,可快可慢) 谁来告诉我,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 (生:第一自然段) 好,你找到这一段话,找的很准确,你能说说具体那一个词或者哪一个字让你觉得青蛙不想。 (烂泥塘、不怎么样) 不怎么样是什么意思?(一点也不好)所以就想把它卖掉,怎么个不好?(烂)只有烂泥巴,啥都没有,没有什么?(花、草、房子、路) 这个地方青蛙觉得住的不好,所以想把它卖掉。 青蛙为了卖泥塘,他是怎样做的?(做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卖泥塘”,于是大声吆喝) 他是怎样吆喝的呢?我想听听同学们吆喝一下(全班齐读。) 我还想听一只青蛙吆喝。(点名读)———点评:声音要大!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喽”,把前半句读得稍长一点儿;抓住“!”,把后半句读得短促一点儿。) 你从你大声叫吆喝的声音中感受到什么?(青蛙非常想快点把这个泥塘卖掉) 4、我们全班一起来! 5、你们的吆喝声可真响亮,这样大声的吆喝相信能吸引很多的小动物门,那么第一个来的小动物是谁?(老牛) (1)我们先来看看老牛第一个走过来,他们之间说了什么?(指名学生朗读老牛说的话。) 出示: 一头老牛走过来,看了看泥塘,说:“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