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 映出红的花呀,映出绿的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哩哩…… 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 春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1948年,他贫病交加,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走近作者 学习目标: 1.学习欣赏感悟,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领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给红色的字注音: (1) 酝酿 (2)宛转 (3)嘹亮 (4)黄 晕 (5)应和 (6)薄烟 (7)抖擞 (8)蓑衣 (9)高涨 (10)散在草丛里 (11)稀稀疏疏 niàng zhuǎn liáo yùn hè báo sǒu suō zhǎng sàn shū 读春 《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理清文章思路 (1)盼春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2)总括春天 (3)春草图 (4)春花图 (5)春风图 (6)春雨图 (7)迎春图 (8)“新” (9)“美” (10)“力” (一) (二)绘春 (三)颂春 春 草:报春 花:争春 风:唱春 雨:润春 人:迎春 品春 《春》中有不少句子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一两个例子,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 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先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形式:我认为第_____段的_____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因为这句话用_____(修辞;表达方式;或抓住哪几个词),写出了_____。 春草图 春草图: (1)春草有什么样的特点? (2)描绘春草时,作者是运用哪些方法来写景抒情的? (3)你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句写得好? 合作探究(一) (4)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 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花图 (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 (还运用了联想的写作手法--由花甜联想到果实) 春花图作者抓住了春花怎样的特点来描写的?本段是怎样写景抒情的? (实写与虚写相结合) 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 树上繁花 树中昆虫 树下野花 高低结合 眼前花儿争春 联想到结果实 虚实结合 花的色彩 花的味道 色味结合 像星星眨呀眨 暗写风与太阳 明暗结合 全方位描绘春花的美 春风图 作者从哪些感觉来写春风?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鸟鸣、流水、短笛 触觉 嗅觉 听觉 运用各种感觉描绘春风柔、暖 和煦 芳香 悦耳 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细密 ……一层薄烟 细密迷蒙 一下就是三两天 多 抓住特点描绘春雨的“润” 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一句中,这三个比喻都是在描绘 的春雨,不同的是:“像牛毛”,侧重写春雨的 ,“像花针”,侧重写春雨的 ,“像细丝”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