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8861

【核心素养】7.4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学课件+精品微课视频+逐字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2024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学资源

日期:2025-04-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6次 大小:1541517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视频,同步,下册,物理,八年级,2024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物理观念:学生能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构建“等效替代”的物理观念,熟练掌握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力学现象。 2.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逻辑推理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具体现象抽象出物理规律,提升科学思维水平。 3. 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过程,学会设计实验、选择实验器材、记录数据和分析数据,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和责任感 。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 2. 教学难点:对“等效替代”方法的理解,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二力合成规律中合力方向的确定。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 教师讲解: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用两个力提起一桶水(分别标记为F1、F2)和用一个力F3提起同样一桶水;另一组是用两个力拉同一辆汽车匀速前进(分别标记为F1、F2)和用一个力F3拉同一辆汽车匀速前进。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两种情景中,提起水或拉动汽车的力个数有何不同?这些力产生的效果有什么关系? 2.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桌之间进行简单交流讨论。 3. 活动目的: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引出合力的概念做铺垫。 (二)新知探究(20分钟) 1. 教师讲解:讲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说明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和一个力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是这个力的分力,这种研究方法叫“等效替代法”。结合导入部分的图片,让学生明确F3是F1和F2的合力,F1和F2是F3的分力。接着介绍力的合成的概念,即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学生活动:理解合力、分力和力的合成的概念,回顾导入部分的情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 活动目的:让学生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理解“等效替代法”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为后续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规律奠定理论基础。 (三)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25分钟) 1. 探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二力的合成(12分钟) 教师讲解:介绍实验器材(橡皮筋、测力计、细线、白板等),演示实验操作步骤:把橡皮筋的A端固定好,B端通过细线和两个测力计相连。先用两个测力计沿同一方向拉橡皮筋的B端,将B端拉到O点,记下O点位置,在表格中记录拉力F1和F2的大小、方向。再用一个测力计对橡皮筋的B端施加一个力F,仍将橡皮筋的B端拉到O点,记录力F的大小和方向。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如要保证每次橡皮筋拉伸到同一位置,测力计要调零等。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尝试找出F与F1、F2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的: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二力合成的规律,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 探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二力的合成(13分钟) 教师讲解:讲解实验方法,F1′、F2′是沿相反方向拉橡皮筋B端的两个力,同样用一个力F′代替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将橡皮筋B端拉到同一位置(可标记为O′点),记录相关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此时F′与F1′、F2′的关系。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二力合成的规律。小组内讨论合力大小和方向与分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